比较而言,石涛所提,具有个人的觉醒意义;傅抱石所提,具有对群体和界别的警示意义;我们所提,则是具有艺术本体价值回归和人文精神重塑的双重意义。因而更具本质性、普世性。
3、以艺术服务人民是艺术家应尽的本分。
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艺术家应该遵从内心,以艺术服务他人,如同一切工作和事业一样,用我们的劳动成果去服务人是每一位艺术家应尽的本分。所以,艺术家不能受困于个人画室和小团体,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美术史的延续。然而,要做到有效的、满意的服务,就必须实现笔墨随人,既要真诚的随自己的心,又要自觉的随受众的需要。如果做不到知已知彼的随人,就会被人抛弃。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只有得到同时代的专家和大众的肯定和叫好,艺术才会有生命力,才有能活在后人的视野中;也只有让后人叫了好,才能在美术史上立足,从而才能印证我们的笔墨不仅跟上了时代,还为时代立了传。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琏:艺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所以,笔墨当随人,服务人,反过来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又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最终成为历史的印记。这是环环相扣的循环关系。
王强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长,源当代美术馆名誉馆长
毛主席提出:“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艺术从群众来,要回到群众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是丰富思想,提高自身境界,净化心灵,让人具有真善美追求的良好载体。艺术真正为人服务,要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手法来创作。笔墨当随人,创作应具有大时代观,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呼吁艺术家们为主题事件创作,为家庭文化创作,守正而创新。现在是科技的时代,随着零零后的崛起,如何让新时代的年轻人喜欢中国画,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人类文明延续,是值得艺术家思考的问题。
韩显红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图书馆原党委书记
一是艺术来源于人民。艺术来源于人民大众,反过来艺术又服务人民大众,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是艺术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基层的人民大众,他们那里蕰含着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他们那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广泛资源。深入挖掘他们的艺术语言和动人的故事,去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
三是艺术回馈于大众。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正确方向。用文艺作品帮助人们去辨别什么是善和恶,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用文艺作品滋养人们的情感,影响人们的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陈国欢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联顾问
艺术是人生的一部分,为人的精神及审美需求服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之中,是一种“日常”。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是审美的体验,会让人愉悦、感动、激励。审美是有力量的,想像力、观察力、感知力、鉴赏力等等都会因审美修为而成为人的重要软实力。
美在体验、在感悟、在善真。艺术审美是人生完善品格、修养情操、提升想像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