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人是天生不能分开的共同体,二者相辅相成,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扬光大。
其次,用艺术描绘人的美好。
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文艺植根于人、服务于人。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基层的大众,他们那里蕰含着肥沃的艺术土壤,有取之不竭,用之不枯的艺术素材。离开了人,艺术家就好像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安泰俄斯(Antaeus)注一样,作品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响,艺术生产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审美形象的艺术作品。文艺家们应该深刻描写人生活的本质。在作品创作中,应该引导大众向美好的一面看齐,帮助大众逐渐适应社会的变化并体验其积极的一面。
第三,让人享受艺术的美好,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反映生活,并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艺术不仅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引导公众在文化、道德、良知等方面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它可以传递社会进展的理念、上升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国民素养和国家精神,有时甚至能成为社会的声音,要善用艺术的力量为社会创造美好。
刘南平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国画院原院长
艺术为人服务,就是为时代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也是为人类服务。中国的艺术家要努力的践行习总书记讲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自己的画笔啊,用中国画讲好中国的故事,在世界上彰显中国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
桑建国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原副所长
艺术为人服务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恰恰是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它的核心所在。凡是对整个人类的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比如说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其他国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往往最后胜出的就是那些有着人文关怀的作品,不仅仅是美术,包括戏曲、舞蹈、文学、电影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奥斯卡奖作品的傾向尤为鲜明。我曾经一直认为油画(父亲)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候,感到很震惊。八年以前我到伦敦,正好赶上了一个超级现实主义流派回顾展,展出了近百幅作品。是七十年代前后英国流行的一种艺术流派。回顾展看了以后突然发现我原来认为非常非常感人的(父亲)这幅画黯然失色了,这幅画也是模仿了超级现实主义的风格,把人画的特别的逼真,特别的细腻。汗毛孔也把它画出来。为什么让我觉得父亲这幅画会黯然失色?它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人文精神的表现。就是说,以罗中立这个父亲为代表的很多画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看到西方的画作是为人服务的。指向不是泛泛的人民,而是为人,展示出人对生命,对亲情,对个性,疾病,社会,重大或平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自由等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家个人的观点以及看法。是为人服务的。这个人,他既是观赏我们画的观众,也是创作这幅画的人。艺术为人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我这个画家,画作是一个表现形式,很多的时候画家是借这个形式在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是为人服务的,画家本人也是人的一个部分,展示的是画家的素质。事业、技术以及画家的情怀。所以今天我们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能提出这个研讨会的研讨题,显示了我们学会的。对艺术思考的深度,也是我们学会的活力所在。我们纵观各种各类的美术作品的展览,不管是全国的美展,还是地方的展览,还是一些个展,还是不同画种的展览。我们如果从国家文化高度来看的话,我们在艺术为人服务,在艺术的力量,包括它的影响力,对时代的影响力,对观众的影响力,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力,或者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整个世界,对全人类的影响力,甚至于对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影响力啊,在这方面是需要进一步的去关注到并且去付出努力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大国的形象,从来都不可能离开文化。仅仅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而缺少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尊重。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力量所在。是富贵这个词中的“贵”。我们虽然是一个省的中国画的学会,但是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题目。不仅仅值得我们去研讨,更值得我们深思,还需要我们去践行,去用我们的画笔一笔一画的去把它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