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家周松看来,我们今天置身于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中。
这个世界由多重宇宙观、弦理论、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基因学等现代文明理论构成。这些知识点共同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新自然”。纠缠扭曲的铅笔不仅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缩影和线索,也展现了“新自然”中新知识的交织与复杂性,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错综复杂。同时,铅笔身上从古至今所蕴含的工具理性,也从另一种形式上寓意着AI智能和赛博未来的新科技。
在本次展览开幕日当天,艺术家周松带着笔者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导览与对话,谈到了关于这次展览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他对艺术、后人类主义的一些看法。
采访者:这次展览筹备了多久?大概包含您哪些作品内容?
周松:这一批主推作品我持续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创作。出于对绘画体量的考量,我根据这个空间去做了一些尺寸和节奏上的布局,3个展厅的安排强调了过去、现在、未来的这种关系。从创作时间的脉络上来说,第一展厅里有稍早时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但是在内容上又带有强烈的未来性,而第二、第三展厅则集中展现了更具有宽广性的,有着大量抽象、抽离面貌的作品,着眼精神状态上的超越。
采访者:在您的上一个系列《膨胀》中,您将画面空间利用得非常满,而这一次画面中留下了大量的空隙,好像弱化了一些视觉上的冲击,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呢?
周松:因为今天的作品是涉及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追问,我倾向更加隐喻的表达。
比如这幅叫作《如履薄冰》的作品,这一双脚,它某种程度上是生命化的一种载体,它既是树、是人,也是支撑着人类文明的某种象征性的东西,当它踩在一种漂浮的冰面时,你可以感受到人类是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困境的状态中的。
《如履薄冰》Walking on thin ice, 200x400c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