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范晓楠 | 培根与“伦敦画派”

范晓楠 | 培根与“伦敦画派”
2024-05-12 16:08: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950年,西尔维斯特写道:弗洛伊德的绘画沉迷于作品的主题,他所表现的这类主题如此的怪诞和异乎寻常,其中包含着某种不可逃避的必然性。他常喜欢将裸体人物和动物并置在一起,将它们进行无差别的“肉”的描绘,在表现人与动物的差异性的同时,揭示人性中的动物性特征。在它们处于休息和睡眠的状态时,相似的生物特性被具体化的形态呈现。恰如乔治·巴塔耶在《种族原理》中论述的观点:“动物对人类而言并不神秘,某些程度,动物与人的关系是开放并相通的。”对弗洛伊德的绘画主题而言,动物一直吸引着他的目光,那些蕴藏着复杂且深层次的生物学特性使他感到深不可测。

从题材而论,培根和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题材可分为两大类:裸体人物和肖像画。自从1944年他们认识后,弗洛伊德成为培根第一位指定的模特,在后期的大量作品中,培根不断地描绘着弗洛伊德的形象。相比之下,培根绝对不是一个耐心的好模特,弗洛伊德只画过两张培根的画,第二张甚至没能完成,更多时候弗洛伊德总是静静地充当培根的描画对象。当弗洛伊德第一次给培根当模特时,他对培根画肖像画的手法异常着迷。事实上,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弗洛伊德是坐着的,培根却没有把坐着的这个姿态表现出来,而是借鉴了捷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一张照片上的姿势,弗洛伊德正好是卡夫卡的崇拜者。

1952年,弗洛伊德为培根绘制肖像。弗洛伊德挑选模特十分苛刻,他决定开始画的任何特定人选的身上,总会有某些说不出的潜质,培根则更加特殊。当培根为弗洛伊德做模特时,他的姿态同样经过了刻意而精心的安排,有时培根甚至有意将裤子解开,裸露出修长且苗条的臀部曲线。从1951年起,弗洛伊德的脸和他那蜷缩的身体在培根的作品中出现了40余次。事实上,培根对弗洛伊德的影响生发于艺术家精神诉求的内部,虽然弗洛伊德的绘画偏向写实主义风格,而在其刻画入微的肉体下,他所追寻的“腐化的灵魂”深受培根影响。

弗兰西斯·培根/弗洛伊德肖像习作三联画,1964

1954年培根和弗洛伊德一起代表英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培根狂放大胆的绘画使弗洛伊德印象深刻,此时,弗洛伊德正困顿于自己绘画手法的局限,力图寻求突破,培根的绘画使他进一步打开了自己。无法想象在当时的情境中,培根用怎样的能量冲击了孤僻的弗洛伊德的内心。此后的几年中,弗洛伊德在绘画风格上呈现巨大的转变,曾经缜密的细节刻画和平整的笔法都被抛弃,他换用硬毛的大笔刷,在画布上有意留下层层叠叠的肌理与层次,画面中的色彩也被极大地简化。对弗洛伊德而言他只希望用颜料描绘出生命的色彩,他对现代主义者用颜料表达自己独立的思考毫无兴趣。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无可否认,弗兰西斯·培根成为弗洛伊德生命里最为重要的人,培根的思想与绘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弗洛伊德创作的方向。培根可以自由地运用画笔描绘出恐惧感、焦虑感和压迫感,使弗洛伊德深受启发。弗洛伊德非常欣赏培根,而培根对此并不领情,他对弗洛伊德十分严厉,培根指责弗洛伊德的表现主义与典型的人文主义太接近,但这并未影响二人的友谊。在他们两人的生活中,都抛弃了杂凑和虚饰之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常孤独地处于一间空荡荡的室内,使人物从现实中游离出来,不是使人物的形象缩小,而是不断加强了人物在空间和观众精神中的体量。他们使用的手法是残酷和极端的,尤其是培根使人不快的感觉更胜一筹。

弗洛伊德常去培根位于克鲁姆威尔的画室,他发现培根常会将忽然闪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付诸实践,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后,曾经的想法又彻底被摧毁,此后,培根会重新拾起继续修改,周而复始。弗洛伊德对此非常羡慕和钦佩,禁不住感叹:“他就是这样无情而残忍地对待自己作品的。”同时,培根的观点“经由一个单一的笔触可以描绘出所有不同的东西”也让弗洛伊德感到非常吃惊和有趣,如果不是弗洛伊德亲耳听到,也许他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图片

卢西安·弗洛伊德/弗兰西斯·培根,1951

弗洛伊德曾与他的经纪人詹姆斯·柯尔克曼谈起培根以他为模特创作的作品,他感到十分惊讶,当弗洛伊德到达培根的画室并摆好姿势时,他发现他的肖像已经基本完成,并看上去非常完美。而培根只是简单地告诉弗洛伊德他希望重点描绘脚的部分。有趣的是,之后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全部修改了画面。事实上,这幅画的构图灵感来源于一幅卡夫卡倚靠在墙边的照片。在培根另外几幅以弗洛伊德为原型的人物创作中,作品着重展现了弗洛伊德肢体的吸引力和他将脸部斜侧着面对他人时的特殊标志性肢体语言。除弗洛伊德外,培根常以多位身边熟悉的人为原型进行复合性创作,通过三联画或单幅画面将不同人物的各个部分叠加拼合,这些步骤通常是以照片为素材逐渐完成的。

培根对美术史中的一些形象异常着迷,如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1650)的形象以及伦勃朗的经典画作,这些人物都被培根大胆地变形,通过对动物和其他照片中人物情绪的合成,创造出极具个人符号特征的新图像。他的绘画构成充满精心的设计,他常将图像由中心逐渐推向边缘,以此来营造动势态以及形象被框住的笼状结构,仿佛被他描摹的对象始终处于精妙布设的陷阱中,通过这些表现手法,画面激发出某种能引起脉搏膨胀感的紧张能量。他的画面常呈现出强烈的躁动感,恰如他本人所描述的:“将旁观者以一种更为暴力的方式引人原本的生活中去”,经历“二战”和大屠杀的恐怖记忆,培根对暴力主题的描绘一定程度上呈现着此时人们心中普遍的悲观情绪与厌世感。

弗洛伊德对描绘“肉”的质感异常着迷,人体成为他后期创作主要探寻和表现的主题,他描绘的对象均是身边的亲友,因为他需要从这些肉体内部获得更多的意义和感情。他画面中的人物看上去并不让人感到愉悦,那些形象往往呈现扭曲、神经质,甚至是丑陋的状态,如肥胖臃肿的身躯,耷拉着布满皱纹的皮肤和下垂的眼袋和乳房。但无可否认,这些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相信人们在不穿衣服的时候,使他能看到人性最深的本质与本能的欲望,他对人的动物性异常着迷,他喜欢看到人如动物般自然本性的一面。弗洛伊德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怀疑和好奇的特质,这似乎与他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祖父不无关联。他始终保持对世界的感知的特殊知觉能力。他运用紧张的笔触和有力的色彩描绘出那些青筋暴绽的肉体,呈现出人类躯体内部的力量和生命的真实。

卢西安·弗洛伊德/弗兰西斯·培根,1956-1957

关键词:范晓楠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