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小松: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如何仅用5天时间以“大系”回应“大展”?

王小松: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如何仅用5天时间以“大系”回应“大展”?
2024-05-25 14:21:4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该作品以《虢国夫人游春》为名,意在唤起观众对历史文脉和文化身份的一种认同感。以新作品、新材料的形式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之美”间建立某种内在思考和文脉对话。

而对于作为策展人的王小松来说,在历史与当代之间、东方与西方、在地与世界的空隙中,同样是他在策展工作中所始终秉承的艺术要义。

在展览现场,“凤凰艺术”对王小松进行了专访,从“大系”到当代,从美美与共到“集”,深入全面地讨论了关于本次中国国家馆的线索、主张与回应。

王小松访谈

▲王小松在工作室

倒计时,只有5天。

红海战争,线路中断,展品滞留。

或许在布展过程中,王小松更能感受到当下“处处都是外人”的意义。不过好在,也正是在短短5天,王小松带领团队克服了时间紧迫和物流困难,最终完成了布展。这不仅展现了团队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坚韧与灵活。

多年的国外学习和创作经历,给予了王小松对于“全球”和“外人”的独特理解——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理解和包容正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开幕式上,他巧妙地通过一个日常的饮食例子来阐述这一理念:上海人青睐甜食,而广东人则偏爱辣味。当这两地的人们同桌共餐时,通常很容易达成妥协。然而,一旦桌上坐的是习惯重辣的四川人和喜欢甜食的上海人,情况便变得复杂许多。双方需要进行更多的理解与调整,才能在保留各自饮食偏好的同时,和谐共处。

在王小松看来,这个简单的饮食例子正是映射了更广泛的人类交流和宽容的必要性。人类社会要构建共同的命运,需要一种大度包容的态度和真诚沟通的意愿。正是借助每一个个体的独特存在和他们相互聚集,我们才得以构筑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为了更生动地表达这一点,王小松借用了一幅古汉字的意象来打比方:“集”字描绘的是一群鸟聚集在树上,各自发出独特的声音,却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这象征着多样文化的共存与碰撞,正是王小松在中国馆策展中所追寻的核心思想。这种不同文化的汇聚与碰撞,不仅是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献档案,文献、数字可视化,多尺寸,©️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拍摄:意释文化

在中国馆的策划工作中,王小松和姜俊通过采用瓦尔堡的图像学方法,为艺术家、观者和专业人士创建了一个富有深度的文化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希望能够讨论未来,反思历史中的殖民问题和文化纠葛,并探讨消除文化差异的路径。为此,他们邀请了七位艺术家,并围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核心主题进行展示。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亲自批准,19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重大文化工程。

▲浙江大学杜江峰校长与策展团队合影

关键词:王小松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