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于先生重视气格、文思,讲究“意出心思”,也一再鼓励我坚定“写意”是一种美学概念的观点(而不是指简笔一路的画体),但他作画也不一定就先有个什么情、什么意的框框。他说,他画此卷时,也只是大体有个设想,就是即兴地画他平日喜欢画的花。我想,艺术就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思、修养的物事,甚至于这种自然流露是艺术的一个至高境界。于希宁的情思、文意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他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中,他那花卉长卷的内美、那风流复高洁的情致就贯彻在他喜爱的花木之内。联想到艺术的文思、意趣,和这文思、意趣的自然流露,所以也才有了“意出心思自风流”这个题目。
于希宁,铁骨冰魂,145cm×365cm,纸本设色,1989年
晚年,于先生尤喜与中、青年弟子交游,总想多吸收些新鲜事物,并谋求变化些新意、新法。有时,他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新的格调、新的方法;有时,又在有意无意间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绘此卷时,未见得就想有意识地采寻花卉长卷的规律,但他确在不思不勉的挥洒中揭示了花卉长卷美的规律,并可能预示了一个老画家不断变化和升华自己艺术的新的契机。本文并无意专门研究花卉长卷的特殊规律,我只是想到了中国传统特有的手卷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美的形式,它在结构方式、运笔施墨及情意气韵的传达上确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而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现代的审美生活中,它仍然可以置陈在美术馆的坡面柜中,仍然可以装潢在居室或殿堂里,甚至于手卷自是手卷地把玩。它自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替代的美在《八十七神仙卷》《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徐渭的《杂花卷》、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卷》这些高仅一尺左右的手卷里,有着广阔的时空和耐人寻味不尽的艺术容量。
于希宁,春消息,68cm×136cm,纸本设色,2002年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
艺术家简介
于希宁(1913—2007)
于希宁是我国著名花鸟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是山东省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先生早年于上海习画,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大师门下,终生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事业。生前任山东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院长等职,为中国文化事业鞠躬尽瘁。先生晚年痴梅,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为座右铭,将国魂、人魂、画魂寄情于梅花,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审美语境,成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推陈出新的杰出代表。著有《论画梅》《于希宁诗草》《于希宁论艺术》等,出版画册多种,享誉中外。先生爱国爱民,德艺双馨,行为世范,多次捐款或捐赠书画作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100幅,向山东博物馆捐赠作品47幅,向家乡潍坊捐赠作品106幅,向山东艺术学院捐赠作品60幅,并捐款设立“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励基金”和“优秀学生奖励基金”。
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其“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于希宁百年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