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彩运用上,祁海峰展现出克制而智慧的现代性转化。他拒绝浓艳敷色对水墨本体的消解,而是以赭石、花青等传统色调为基调,通过精微的色度变化与水墨层次的叠加,构建出既符合东方审美心理又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色彩体系。这种对“随类赋彩”的当代演绎,使画面在灰度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光谱,彰显出超越地域文化的普世审美价值。
祁海峰中国画2021年《飞雪崇礼逐梦冬奥》祁海峰190cmx178cm
在传承中创造的文化自觉
祁海峰的艺术探索,本质上是对“何为中国画”这一根本问题的持续追问。他深知,中国画的当代性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在传承中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因此,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文化根脉的深深敬畏——从宋元山水的雄浑气象到明清文人画的笔墨意趣,都在他的作品中以转化而非复制的方式得以呈现。这种文化自觉,使他的水墨既避免了脱离传统的无根漂浮,又拒绝了陷入历史惰性的泥沼。
祁海峰中国画2021年《春雪》190cmX195cm
在数字技术与图像文化冲击艺术本体的当下,祁海峰对笔墨手工性的坚守更具象征意义。他相信,宣纸与毛笔触碰时产生的偶然痕迹、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晕化的不可复制性,正是水墨艺术区别于机械生产的灵魂所在。这种对艺术本真性的守护,让他的作品成为对抗视觉扁平化的精神载体,在技术理性肆虐的时代保留了人类手工的温度与灵性的光芒。
祁海峰中国画2021年《太行回响》329cmX36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