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吴洙霖.北宋汝瓷设计文化及当代汝瓷产业的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7.
[69]刘红芳.基于文化旅游视角下的钧瓷旅游发展研究——以许昌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24-27.
[70]王洪伟.另一种钧窑史·钧瓷技艺的手工艺人口述及地方性知识想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71]童书业.广东窑的瓷器[J].山东大学学报,1955(2):109-119.
[72]冯先铭.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J].文物,1963(1):8-14.
[73]徐荣.中国陶瓷文献指南[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74]叶文程.文献记载的中国外销陶瓷[J].河北陶瓷,1988(8),1989(3),1989(5):1-2,42-44,60-61.
[75]傅振伦.中国古陶瓷文献学[J].景德镇陶瓷,1992(4):42-51.
[76]杨静荣.《景德镇陶歌》及其历史价值[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1):33-35.
[77]詹嘉.陶瓷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江苏陶瓷,2000(3):26-28.
[78]杜文.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综述[J].碑林集刊,2006:265-271.
[79]郑乃章,杨敏,马志伟,熊春华.1949~1966年景德镇陶瓷科技文献比较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9.16-(03):36-39.
[80]陈宁.试析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内容架构[J].景德镇陶瓷,2010.20(3):3-4.
[81]章宏伟.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成就与特色[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6):12-17.
[82]马志伟,陈雨前,邵校,唐敏.我国古陶瓷文献著述内容特征及其原由探析[J].中国陶瓷,2011,47(12):41-42
[83]刘晓玉.关于中国古陶瓷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探索[J].中华文化画报,2011.
[84]冯先铭.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上册)[M].北京:艺术家出版社,2000.
[85]熊廖,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86]梁宪华,翁连溪.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87]陈雨前.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15.
[88]陈宁.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7.
[89]夏鼐.作为古代中非交通关系证据的瓷器[J].文物,1963(1):17-19.
[90]陈万里.再谈明清两代我国瓷器的输出[J].文物,1964(10):33-36.
[91]韩槐準.谈我国明清时代的外销瓷器[J].文物,1965(9):57-59
[92]徐本章,苏光耀,叶文程.略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J].考古,1979(02):149-154.
[93]叶文程.晋江泉州古外销陶瓷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105-111.
[94]冯先铭.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问题[J].海交史研究,1980(1):14-21.
[95]余家栋.江西历史文物[J].文物,1981(4).
[96]吴建雍.清代外销瓷与早期中美贸易[J].北京社会科学,1987(1):88-91.
[97]林文明.泉州陶瓷外销问题的探讨[J].海交史研究,1986(1):82-87.
[98]冯小琦.明清外销瓷中的“纹章瓷”[J].紫禁城,1991(1):10-12.
[99]叶喆民.意大利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3):6-14.
[100]陈进海.世界陶瓷艺术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101]傅振伦.中国古陶瓷文献学[J].景德镇陶瓷,1992(4):46-51.
[102]许大海.从表象到本义:“非物质文化”视角下民间手工艺文化价值探析[J].学术论坛,2010,33(10):158-161.
[103]蔡孟.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历程分析:从一体化到分化[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104]薛春梅.生态文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2):131-132.
[105]张祝平.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汝瓷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19(6):65-72.
(文/远宏,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大海,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教授,来源:民族艺术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