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携三位美国艺术家艾伦·史密斯、刘紫琪以及ACU艺术系教授肯尼·琼斯一同赴江苏南京参展。美国艺术家赵建民和王庆祥则在中国与他们会合。展览开幕期间,美国代表团还参加了一系列社区文化交流活动。德州艺术家邦妮·利博维茨和滕京伊的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但他们本人未能随团。
展览缘起:跨越距离与疫情的艺术对话
这场中美联合展览的酝酿过程颇为曲折。早在2021年,格林经ACU华裔同事方柏林博士推荐,接触到中国艺术家盛东桥的作品。他回忆道:“我一看到他的画作就觉得与我有共鸣。”两人都深受10至17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他用一种让传统焕发新生的方式作画,而我的作品则聚焦于与地图制作历史相关的符号与痕迹。”
不久后,格林提议共同办展,盛东桥也欣然同意,但因疫情影响,计划被迫搁置。然而,这一设想却为日后更大规模的“以艺通心”奠定了基础。后来,格林受邀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文化和旅游官员介绍展览构想。通过中国大使馆,他与同样寻求中美艺术合作机会的翟优建立联系,从而促成了此次展览。
展览以中美艺术对话为主线,将中国传统绘画与美国当代绘画并置,正如格林早期观察到他与盛东桥作品之间的关联。展览前言写道:“中国画的深邃魅力……与美国艺术的多样创新形成对照。”(展览作品还包括版画、陶艺和雕塑。)尽管创作手法迥异,东西方艺术作品之间却仿佛进行着视觉上的对话。
艺术对话:共通的主题与独有的视角
高云(中国)《乐在山水之间》
例如,中国艺术家高云的水墨画《山水之间得其乐》描绘了一幅奇幻而又自然的景象,展现水与山之间的和谐共生。岩石如永恒的守望者般从平静的水池中升起,远处的群山被云雾环绕,温柔延展。画面以灰褐、青绿为主调,构图线条分明。
罗伯特·格林(美国)《洪流之四》
而格林的作品《洪水四号》则展现出一场混乱的水灾,水的力量压倒陆地,洪水肆虐,河流、风暴与浪涛交织在一起,重新塑造了地貌,也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高云画中的岩石在此仅为一角,几乎淹没在洪水的边缘。色彩与线条交融如水,仿佛书法笔画试图维系这一切。两幅作品犹如硬币的两面:自然既仁慈,又威严。
邦尼·莱博维茨(美国)《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