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秦天柱 | 半醒斋中论丹青

对话秦天柱 | 半醒斋中论丹青
2025-07-11 16:50: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克:您所画的丹顶鹤水墨淋漓,在兼顾了造型准确的同时,又有极大的抒情性,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您的工笔草虫又具有精细入微的风格特征,看画时禁不住要屏住呼吸。就您个人而言,您更喜欢哪种题材?

秦:我都喜欢,没有“更”。这好比吃菜,川菜我喜欢,粤菜我喜欢,鲁菜我也喜欢。就画画而言,我觉得在许多方面都要锻炼,大到丈二,小到寸方,放到泼墨,收到工笔,粗细都来,齐白石先生是个范例,他把大写和工笔两种揉在一张画上,开了派。

克:有人说,搞艺术的人,最好先研究一下自己,研究一下自己的个性、气质,研究你的所长所短,甚至到血型,再去选择艺术题材,您觉得您的气质属于哪一种?您觉得您在气质上和哪位艺术大师最相契合?

秦:这个好像有些太科学了吧,不过我觉得知己知彼倒是有必要的。他们说我是典型的艺术气质,多愁善感,爱激动,气质上我非常喜欢傅抱石和黄永玉,喜欢他们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克:您觉得您的画大体归于哪一路?

秦:我觉得主要是大写和小写相结合,没骨和勾勒相对比。这该归哪路我都没想过。

秦天柱《秋思》

克:您的画简洁、明快、空灵清新,画画大都留白很多,但您的画并非逸笔草草,而是苦心经营。您觉得自己的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有何不同?您画画特别主张有感而发,“有感而发”对一幅优秀作品的产生有那样重要吗?您可不可以为我们举个这方面的例子?

秦:我的画比较空灵是外界的一致看法,所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但我的画正如你所说的,和传统文人画的逸笔草草是不一样的,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我所画主要都来自生活,而文人画多少有些笔墨游戏。我画中的少是一种有意提炼,在“减”里面有许多东西,并且是建立在早期的复杂上的,是复杂后的精简、清晰后的模糊,有方向性。这点也许和我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我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清爽、简洁,比如家具,我就认为明代的家具远比清代的好。我的画简洁,追求画外有画,我比较喜欢调动画面外的因素,给欣赏者一些联想空间。前些日子我在完成一批定画时,感觉状态很差,到了低潮,非常痛苦,这一状态持续了好几天。因为完成定画不是自己有感而发的宣泄和追求,而是按图索骥的复制,很容易使人乏味而烦躁。直到有一天,一位泸州的朋友给我送了箱新鲜苦笋,还没有剥皮的那种。一看就很有感觉,有想画的欲望和冲动,结果那天便画到很晚,出了两张好画。这种例子对我来说是太多了,不胜枚举。

秦天柱《扇面小品》

克:我以为笔墨深度就是画家在行笔运墨过程中精神投入的程度,画家的创作过程在此时便成为生命运动的过程,只有画家被感动了,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感动别人。您强调的有感而发,我所理解的就是要精神投入,要有想画画的冲动,才会有好画的产生。但是现在绘画界受到市场的左右,不少画家坦言自己的画交给画商的是一种,自己搞创作是一种,有些人为此很苦恼。您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是市场分不清作品的好坏呢,还是画家本身出了问题?

秦:你说得对,只有画家被感动了,他的作品才会感动别人。至于市场对画家的冲击,目前的确是一个问题,这也是现在好画特别少的一个原因。我一直按着自己的想法画画,还没有遇到画两种画得这种问题。当然,有些画家因为经济的原因在画自己不喜欢的画,这是非常无奈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好画也受市场的追捧,这当中有个谁支配谁的问题,你非常想要钱你就受了钱的支配,你的画真正好,别人非常想要,你就引导了他们对画得看法,也就是你支配了市场。

克:我们看到许多画家的作品,张张雷同,在举办展览时,往往看几幅便觉得足够了,给人黔驴技穷的感觉;又有些画家,所谓阶段性的风格多变,让人琢磨不透,相同题材的画,有时不易看出出自一人之手。但是,您的画却不同,表现的题材广泛,风格却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您是如何把握的?

秦:在题材上不应该太局限,应该多样一些,尽管对一个画家绝不能以品种的多少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至于风格太多变,我觉得在一个画家的初级阶段,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中晚期,如果还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则会对深度有影响。一个画家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应是统一的,表现在作品风格上的统一,我觉得也很自然,不需要怎么去特别的把握。

秦天柱《扇面小品》

关键词:秦天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