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秦天柱 | 半醒斋中论丹青

对话秦天柱 | 半醒斋中论丹青
2025-07-11 16:50: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克:陈子庄先生有句话“画家全凭一杯水”,您如何理解?这和中国画强调线条,强调书法用笔是否有些矛盾?我们看到您的作品中既有大块水墨,如你的丹顶鹤,又有纯线条的作品,如您的经典之作《竹雀图》。

秦:我们所说的中国画的笔墨功夫,用笔是指书法用笔,用墨其实就是指用水,墨分五色,怎么去分,就是用水去分。“画家全凭一杯水”,是陈子庄先生多年的实践的精辟总结,一句言简意赅的大实话。墨要用得好,就是水要用的好,这和中国画的线条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我同样认为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但并不否认用水的重要性。

克:中国台湾的刘国松,相信您清楚他所提出的“先求异,再求好”,“革中锋的命”等观点。在用墨技法上他有许多发明,在制作上煞费苦心,笔法在他那里更是几乎被废除了,您怎么看待他的作品?您觉得作品产生的过程和效果哪个更重要?您觉得他的画是不是中国画?

秦:画是以创造美为目的的,不管怎么画,我觉得还要以作品的效果为主。比如对作品的丰富性,抽象性,所表现出的材质的美,我就不拿笔墨的美去评判它。对真正可以搞出好效果的,我是认可的。对刘国松的作品也认可,你别管他的画是什么画,这不重要。

秦天柱《望江竹影》

克:据说只跟他学了一年画的学生,居然就在大型展览中获了奖,而如果跟您学一年,恐怕连展览入选都很困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秦:这说明传统的中国画是功夫型的绘画,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练根本上不了台。至于大展的获奖,你千万不要认为那就是最好的画。

克:我还想同您聊聊吴冠中,我们知道,他同时用油彩和水墨分别在画布和宣纸上作画。前者毋庸质疑是油画,但后者算不算国画?绘画是一门技术活,对材质的取舍是对画家本人的考验。吴冠中宜称“笔墨等于零”。他那些用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率性宣泄的作品能否说得上是对中国画的发展?

秦:首先,我非常欣赏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我觉得他的油画非常好,作品里的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太好了,很有中国味,他的江南水乡,墙面什么颜色都有,但你看上去却是白的,精彩得很。但他在宣纸上的作品我不是很喜欢。至于吴冠中先生所说的“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据我所知,大家在批评这句话时略有断章取义之嫌,这句话我觉得未必是他的本意。

克:您在欣赏一幅画时,最看重哪方面?人们说笔墨是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灵魂,您怎么看?

秦:这幅画哪方面最好我就最看中哪方面。笔墨是一幅画的一个部分,不能笼统说笔墨就是最重要的。这好比做菜,材料、刀工、佐料和火候的搭配,每种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不然菜就好吃不了。

秦天柱《问松》

克:许多美院毕业生毕业后都没有搞专业,不少人说起都说自己画伤了,又赚不到钱,而现在中国画坛有许多实力派画家都不是美院毕业的,我们知道您现在也在带研修生,您觉得现在美院的这种培养学生的方法和画院的这种方法哪一种更容易出人才?

秦:许多高中生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便突击绘画考美院,许多人也许本身并不喜欢画画,只是为了升学的需要,他们毕业后不再画画也是自然的,而画院的研修生情况则不同,大家来学都是出于真正的热爱,这是和美院招生在生源上的不同;再则是美院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学中国画的,我觉得诗词、书法篆刻,甚至花草虫鱼等知识都应该涉及,而不应该同其他画系一律对待。有这两方面的差异,结论应是不言自明的了。

克:你现在也在带研修生,据说前后有二十多个了,您觉得他们中有谁能够在日后脱颖而出?

秦:还难定论。这好比马拉松赛跑,不到终点是不敢断言的,途中变化无常,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秦天柱《心清尤带小荷香》

关键词:秦天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