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郭振宇&姜丹丹对谈 | 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与认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郭振宇&姜丹丹对谈 | 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与认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025-07-13 16:11: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姜丹丹:那2013年左右的展览,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这个过程与后来的呈现,是个什么关系?

郭振宇:材料创作需要大的空间,2010年之前使用的创作空间被收回,材料与设备都运到山里的军库封存起来,山东美术馆新馆又进入建设时期,非常忙碌,大的创作时间没有了,只能在客厅里创作,正好想着回到绘画,我开始了中国书写经验的当代艺术表达,同时涉及到古代文人的精神探求。就跟我们练习写文章一样,一开始也不能很好地驾驭它,但是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传统精神怎么提炼和转化?怎么去表达?也无人可以商量,很苦恼。所以这时候开始尝试表现思想的东西。

姜丹丹:对,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像在比较黑暗的隧道中,要摸索,要寻找一个方向。

郭振宇:摸索,其实是一种认知与塑造的过程,一旦探索到恰当地使用、开发材料的方法,从内心里面那种创造力的爆发是不可遏止的,做着做着,就开始跨越了。

姜丹丹:在动手的过程当中,进行试验、探索,突破材料属性,或者进行语言的嫁接。

郭振宇:因为变不可能为可能。那个条件下,我开始回到绘画,因为有了这几年来的思考,所以逐渐地,我又走到现在的这种实验的方式,这种实验方式和我教学的时期,是非常吻合的,它是一个平行的发展,只不过是隔了一段时间,又开始这样续接前行。但是,这一次绘画后,我的材料与绘画开始融合在一起,此前材料与绘画,没有这样结合过。

姜丹丹:你讨论的基本上集中在2009年之后的一个转折点,开始摸索属于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对材料的实验的新阶段。在你的这种探索中,如你前面谈到古诗创作的时候,那种对于自然的意识,或者就你刚才讲的天然纤维材料使用这个方面,是不是相对占优势地位的一个维度,那会不会往前推,跟山东文革结束之后的乡土的影响,或者就是乡土的文学、乡土的艺术相一致?亦或者是因为经济大潮当中越来越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背景下,你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返回属于你自己的根?我想我可能也是联想到,我觉得文学跟艺术——尤其你特别爱读书——有时候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一个情况,而山东在这个时段当中,有一些作家,比如说张炜,他要写重返野性、重返自然等这样的文学作品。同样在艺术领域,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有乡土情怀的创作出发点,其中是不是有交互影响?我可能举的例子并不一定正确,能不能谈一谈?

郭振宇:有。

姜丹丹:你好像对这方面特别敏感。

郭振宇:城市是一种纯人文的存在空间,这种人文是让人忘记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什么?作为一种动物性,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或者是一种本性的,那这种本性是天然形成,不是后天仿效、学习的能力,就像老子庄子说的无为而治状态下的本性,无为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所知所能。比如我们去采集野果充饥,在农村肯定有这样的事情,饿了就会在野地里拿起一条小虫子,一条小鱼,或者去果园里摘水果,觉得遍地都在的一种随手可得,生活很自由、很惬意。

姜丹丹:与大自然共在,给予这样一种舒适的存在感。

郭振宇:包括有牛、羊,野兔、狼,狐狸、青鼬、獾,刺猬,蚂蚱,螳螂、蜘蛛这样的自然生态。还有小溪、河流、坝堤,很温和的村庄,如果是平原的话,它周围都有壕沟,那壕沟就是一种排水系统。一旦有了雨水,它很合理地储存或者排出去,还可以灌溉。农村没有垃圾,全部的废旧与粪土在田地中被植物、庄稼、羌虫分解净化,雨水在池塘、壕沟中灌溉或浸入地下,往复循环,没有需要过多的人为。

姜丹丹:就像今天城市建筑当中考虑什么生态的系统,其实从乡土经验当中,就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郭振宇:对,这一切在乡村,人和自然以及生存的本能是天天融在一起的。但是,等到了城市以后,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它不是真实的。我们觉得是真实,全是一种概念,比如我们说的规则,实际上,任何的规则,任何的意识形态,任何的制度都是虚拟的,但是恰恰是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了,实在没办法,因为人文社会的价值体系不断地衍化。

姜丹丹:对,用一些规则的方式,来治理这个社会文化的空间,是有一种秩序感。

郭振宇:所以,城市的体系让我感深深地感觉到一种虚无——当然这不是消极的,我说这种虚无是一种存在、感受状态——所以我画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大自然的原始的生命力,出现在心里,也表现在画面上,比如即便它在颓败的时候,也没有显现出丝毫的输让。在我当时居住的周围,有好多小密林,我很喜欢到那儿去看,特别是到了冬天,裸露的枝条直插天空的那种苍劲感让我着迷。

平林漠之二,布面油彩,120×160cm

关键词:郭振宇&姜丹丹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