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郭振宇&姜丹丹对谈 | 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与认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郭振宇&姜丹丹对谈 | 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与认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025-07-13 16:11: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姜丹丹:能不能说你创作的《梅杜萨之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视野当中做的艺术的探索?在这个系列之二当中,也用了一些模特表示残破的人肢体,是和战争的重负、创伤的记忆,有关联,是不是这样?

郭振宇:《梅杜萨之筏》,是因为2017年我去法国,在卢浮宫内又看到那幅作品——现在再去参观卢浮宫,有好多作品引不起震撼来,就是像这些古典绘画,它彰显着经典和文化传统。

姜丹丹: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古典的模式。

郭振宇:有些东西是属于过去时代的,除了技法上让人感触那个时代以外,别无其他。但是,有一件作品——《梅杜萨之筏》,它给人这一种人性内在的冲击。作者是籍里柯,他创作这幅画所反映的事件我已经淡化了,我主要看中的是那么一个小筏子上载有146个人,最后只有15个人获救。这个小筏子是岌岌可危的,维系着全部人员的生命。籍里柯构思非常好,这又涉及到古典创作,这么多人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还在促使着他们寻找一线生机,当远处有一艘巨轮驶过的时候,他们拼命地用出最后的力量,来挥动手中的衣物想引起巨轮的注意,但是那艘货轮已经消失在海平面之外,是抓不到的最后稻草,这种希望都会破灭,看到以后很锥心。我们知道的结果是15人获救,但是万一得不到获救呢?它就只有在大海里漂泊,最后粮尽人绝。原来是146个人,中间起了内讧,几次互相厮杀,最后平息下来,有的是意志崩溃死掉了,有的是病死了,有的是绝望跳海自杀了。最后剩下的15个人走上岸。现在的地球就像这个“梅杜萨之筏”,岌岌可危地漂浮在星海中,随时都会沉没,随时都会丧失意志,随时都有可能厮杀,在此关头,我们作为清醒者,怎么样引导人类走向一个完美生活的未来之岸,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得以繁衍下去,这一个地球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形成一个危机的转折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创作的这一个系列,就是表现这种危机忧患。接下来的创作还会用衣架模特,最终完成以后把这些模特撬下来,这样形成了一个坑,多少模特就是多少个坑,就暗示着灾难已经发生,人已经不在场了,它形成“梅杜萨之筏”的一个空空的、神秘的、消亡的、灾难的遗留现场,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每一个人走近了以后都可能觉得那个坑曾经是他,达到另外一种启示的目的,这是我系列创作的一个规划。

姜丹丹:所以除了这种自然的宇宙的意识之外,可以说你这批实验性的创作当中,也灌注了一种伦理性的关怀,或者是说,对历史、人类命运和当代文明的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环境危机等等的伦理关怀。对你来说,你领会的当代艺术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还有没有其它要补充的方面?再一点,具体到对历史的处理,跟历史、跟记忆的关系的时候,也有人认为你和德国当代艺术家基弗的创作,有一定的互文或者是互相有一些关联性。你自己是怎么看这个问题?或者说,基弗对你是不是有一个直观的重要的影响?

郭振宇:先说哪一部分?

姜丹丹:你先回应一下第一个问题吧?

郭振宇:当代艺术相对于后现代艺术,到了一个重新建构的时期,随着经济的放慢,市场的回落,大家的注意力开始重新审视学术本身。国际大的视野看美国的时代过去,新的思考开始出现,就像轴心时代一样,在人类文明出现一段时间后,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活动范围扩大,世界秩序问题、伦理问题、体制问题的思考提上了日程。今天也是一样,同时关系到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所有未来的发展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观念之上——超人文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因为未来所有的发明创造可能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大面积的冲突,抑或人工智能下的层次管制、无性繁殖造成的新伦理混乱,性爱智能化后的个体性别角色非固常化,超智能化之后人文探索的新变化——生存探索抛到一边,需要站到宇宙之外看自我的真正的组合真相等等,都会造成人类社会的异化。

人工智能会自我升级,迭代速度越来越快,通过能量波或者暗物质进行能量充备,最终达到运算极高的宇宙级别,只有少有的一部分人才可以掌控,大部分人已经是低能物种。人类开始装用芯片,更换器官,更换基因,不在意人性异化。就如轴心时代的思考直接影响了2000年一样,这一段时间的学术建立在这样的未来背景下,将会出现新的建树。故而在这个前夜的当代艺术将是一个多姿多彩,各家纷纭的时代。当然这个时代也要一二百年。从此我们的时代就会被忘却,就像轴心时代回忆三皇之前的诸王时代一样,遥远而模糊——人文主义已经升级版了,地震式的升级,直接造成文明断裂,或者说属于基因剧变式的开始。

说第二个问题,还是回到“真实”,就文化和艺术来看,作为文明,作为文化本身来说,它带有很强的无秩序性,也就说一种乱“伦理性”。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先我的存在都可以拿过来影响到我的艺术创作,就跟我们的思想意识一样,有可能是古典的或者谁的一句话都会植入我们的时代,融入我们的思想,影响到我们再思考。艺术创作可以借鉴任何东西,或者是有可能融到内心里的一些东西,就如刚才说的农村生活,这个你要不说,或者是我们不去好好地思考,或许不会想到这就是我当时创作的一个出发点,说了就觉得对。我们如果按照这个方面来思考和探索,这是可能的。但是我更多的是在思考探索能量的循环,地球文明的迭代、个体文明的基因传承与发展规律,这些都与个体生命相关,只是扩大了一个概念而已。

姜丹丹:或者在这个地球当中在的方式,它对事情的态度,存在的方式。

郭振宇:我有我的个体传统和认知范围,我只是用了我的方式去表述。

文/郭振宇、姜丹丹,来源:文艺学微信公众号)


艺术家简介

精品赏析|济南国际双年展·郭振宇《狂欢》:原始的欢乐,大众的狂欢

郭振宇,山东诸城人,当代艺术家。现为山东美术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育协会副会长,山东油画学会主席团成员。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山东省驻济高校研究生校外导师。

关键词:郭振宇&姜丹丹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