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边凯 | 讲述自己艺术创作中的“演真”:它是绘画的过程,也是在表达自己绘画的状态

对话边凯 | 讲述自己艺术创作中的“演真”:它是绘画的过程,也是在表达自己绘画的状态
2025-07-16 17:21: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png

局部

土壤:那么这种传统文本就是您的一个抓手,拓宽您的想象?

边凯:我觉得是。了解不同领域的人对山水的认识,是为了把“宋”的山水观念解释得更清楚。就像我做讲座时说,郭熙那种三叠两段式布局,可能跟早春时节苍龙星象之类有某种关联。我为什么要强行嫁接这种关联?我觉得宋画本身具有“仙山楼阁”的底层逻辑,只是外面套了现实主义的外衣。他们画的可能是一种不可描述的遥远仙山。为什么我们一直追不上宋画的境界,因为古人画的本来就不是眼前的自然色彩,他们追求的是想象中的昆仑,而非眼前所见。所以现在大多数人的底层逻辑就跑偏了。从政治或社会学角度,他有会帝王疆域的感觉,但从纯绘画角度看,它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海上仙山吧。

土壤: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重构”?虽然您也是当代画家,但您的作品与其他很多解构传统的作品不同,您是以重构的方式在做。这是您对后现代思潮的反思?还是纯粹出于兴趣?

边凯:是兴趣本身。任何人肯定逃不开整个时代风气的感受力或思维方式。具体用什么方法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这种方式,就这么简单。而且我觉得,今天很容易把东西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但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未必会形成某种方法论。如果形成,可能就有点容易被僵化。只是从兴趣本身出发,我觉得就够了。

土壤:所以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单纯的点生发出来?您没有对外界的反思在里面吗?或者说外部对您的影响?

边凯:有啊,肯定有,从我的生活出发。我没有用太直白的方式,古典方式很多都是这样的,就是一种含蓄的表达,而非直接的批判。至于如何理解就交给观众了。

土壤:您的面貌体现了一种古典精神,包括您刚说的含蓄表达都是古典方式。那您会觉得,外界会给您贴上“保守”的标签吗?您会在意吗?

边凯:不在意。作品画完,你就不是解读它的第一人了。每个人都可以解读,范宽不会跟你说他是怎么想的,郭熙也没跟你讲那张画什么意思,这才公平,因为这才能够将自己放进传统序列里。对我来说,少说多做也许更有效。

土壤:您在很多讲座中提到,您是在“造境”。在您以《山海经》《桃花源记》等文本为母题的创作中,图像与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误读”,给观者一种既非图解也非解构的独特性。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对“传统再造”的独特理解?能否展开谈谈这种“再造”方式?

边凯:我认为误读也是在相应的范畴内误读。比如《西游记》,肯定不是一个人去西方旅游的故事,它限定是唐僧和徒弟去西天取经。在这个共识基础上产生的误读是可以的。其实中国文化挺包容宽容的,传统就是一个很宽容的状态,给你误读的机会。既然给了这个机会,你就可以误读。每个人通过传统文本都可以误读出不一样的感悟。误读是想象的一种方式。因为误读产生了新的情境和世界,然后去创作。甚至这个误读,也有可能是正确的。

《山·海》2020,绢本设色,190x720cm

关键词:边凯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