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里艺术的巨大能量,并未囿于画室与美术馆的方寸之间,而是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璀璨名片,在世界艺术版图上激起层层涟漪。他的国际影响力,绝非偶然的昙花一现,而是其艺术内在普世价值与主动文化担当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其画作所蕴含的“普世美感与深邃哲思”,是其跨越文化藩篱、赢得广泛国际共鸣的深层密码。他笔下的山川大河、人文意象,虽根植于中国土壤,但其对生命、自然、宇宙的深沉叩问与诗意表达,却直指人类共通的情感与终极关怀。这种超越地域文化差异的普世性审美体验和精神内核,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共振点,感受到那份直抵心灵的东方哲思之美。无论是维也纳的艺术爱好者,还是纽约的收藏家,抑或是迪拜的普通观众,都能在徐里厚重而灵动的色彩、磅礴而精微的构图中,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这种基于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的普世价值,是其艺术赢得世界尊重的根本。
徐里作为“文化使者”的主动作为,极大地拓展了其艺术的国际影响广度与深度。他先后率团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举办画展,足迹遍及奥地利、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东南亚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这种高频率、广覆盖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播行为。他通过个人展览、学术讲座、文化交流项目等多种形式,系统性地向世界推介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成果,特别是他所倡导和实践的“写意油画”理念。近期在迪拜世博园中国馆的油画艺术展,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中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关键时期,其举办地点的象征意义(世博园展示全球文明对话平台,中国馆代表国家形象窗口)与举办时机的高度契合,使得展览本身成为一次极具分量的国家文化外宣事件,获得了海内外各界热切关注。这种在关键国际舞台上的精彩亮相,一方面提升了其个人艺术的国际能见度,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话语权。
徐里油画展亮相迪拜世博园,
架起中阿艺术交流桥梁(2025.6)
国际主流艺术界对徐里的高度认可,是其影响力富有权威性的“背书”。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其“荣誉院士”称号,这是俄罗斯艺术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为其颁发代表极高成就的“苏里科夫金质奖章”;比利时授予其“东方文化骑士勋章”。这些沉甸甸的国际奖项,并非浮泛的客套,而是西方主流艺术机构对其艺术成就、艺术理念创新性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它们标志着徐里的艺术探索和成就,不仅在中国语境中卓然成家,而且成功嵌入并获得了西方艺术价值体系的严格审视与由衷敬意。这种来自艺术源流地的专业认可,为其国际声誉构筑了坚不可摧的生命基石。
徐里的国际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双向突围”战略在全球化舞台上的精彩呈现。他带上经过创造性转化、熔铸了东方智慧的油画新语言走出国门,主动参与世界艺术对话,成功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并非对西方的简单模仿或追随,而是具有独立精神与美学价值的创造性力量。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有力地参与并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全球价值体系中的“突围”,即从被凝视的“他者”,逐渐转变为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乃至价值标准的贡献者。他的成功经验同样见证和表明:真正的文化自信,建立于如切如磋的开放交流中;真正的国际影响,源自于如琢如磨的独特创造。
徐里艺术的国际旅程,其实就是一场持续的文化能量输出。这种输出及其带来的影响力,源于其艺术中蕴藏的人类共通情感与哲思,也得益于他作为文化使者的不懈躬行。
六、启示与思考:如何在东西方艺术交汇处树立中国坐标
徐里先生的艺术之旅,可谓是一场跨越文化疆域、沟通东西心灵的深刻对话。他于画布之上,以非凡的智慧与胆魄,将西方油画的厚重肌理与东方水墨的灵性魂魄熔铸一炉。其笔下所呈现的,既非简单的技法嫁接,亦非表面的符号挪移,而是在深刻理解两种伟大传统精髓之后,于精神层面所完成的创造性升华与再生——一种真正植根于本土文化沃野、又饱含时代精神与人类共感的视觉诗篇。同时,在中西文化艺术空间架起七彩的桥梁。作为一个特殊的个案,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前行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2008年玉山
一是,在艺术语言的独创性上,如何开辟出前所未有的新境。徐里先生以油画材质为基,大胆吸纳中国写意水墨的核心精神——“气韵生动”与“澄怀味象”。其笔触纵横捭阖,浓烈时如金石铿锵,沉郁处似墨色氤氲;色彩运用则超越客观摹写,饱含主观情思与象征意蕴,构成极具东方美学特质的视觉韵律与精神气象。这种融汇东西的独特语言,既是对油画表现疆域的拓展,更是对中国绘画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有力彰显。
《溪山居》120×90cm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