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阔海先生已七十有四,笔墨耕耘凡六十余年,其新汉画作品已进入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不愈矩,人书俱老之化境,平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独创新汉画水墨艺术。他认为任何人创作的艺术成果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全社会。所以他近十几年来非常注重新汉画教学,早年在清华大学设有“王阔海新汉画高级研修班,”近几年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开设新汉画名家高研班,传授其新汉画学派理论技法与艺术体系,如今已是树下成蹊,桃李满天了,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广大的新汉画学派。实为可喜可贺。
王阔海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理念、精湛的绘画技法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新汉画之宗,创立了新汉画学派,实为一代宗师。并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新汉画在美学、技法、理念等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也为当代绘画的守正创新树立了典范。相信在王阔海先生的引领下,新汉画学派必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以前无古人之壮举,后启来者之崛起。
最后以王阔海先生作的七律,创新汉画有感作结此论。
甲金篆籀镕硃墨,
铁画银钩鋳汉风。
贯古通今涵六义,
雄浑鸿懿索五经。
狂飙破格迷天野,
巨眼搜新慕汗青。
窥象运斤应自得,
凝姿炳蔚写華英。
(文/张明,艺名:玄石翁,石翁,晋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属中国文联: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艺委会主任,美术评论家。)
论王阔海先生文人画走兽篇
夫丹青之道,状物易,传情难;绘形易,写意难。王阔海先生文人画之走兽篇,独辟蹊径,融古汇今,以笔墨为舟,渡观者入形神兼备、物我交融之境。其画既承文人画之雅韵,又开走兽绘事之新章,今析其精妙,以彰此中三昧。
一、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妙传生灵之韵
顾恺之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王阔海先生深谙此理。其笔下走兽,或雄健,或灵动,皆非徒摹外形,更重神韵之传达。画狮虎,以遒劲之笔勾勒筋骨,以浓墨渲染皮毛,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威风凛凛之态跃然纸上。观其《百兽之王》,雄狮昂首挺立,鬃毛如钢针倒竖,利目凝视远方,似有震慑山林之威,观者仿若能闻其震天怒吼,尽显百兽之王的王者之气。
画灵猿,则以灵动之线条表现其敏捷身姿,或攀援于古树,或嬉戏于林间,神态活泼,憨态可掬。画家细致描绘猿猴眉眼间的灵动与狡黠,以及肢体的舒展与矫捷,将灵猿的活泼机灵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者如临其境,感受其生命的跃动。
王阔海先生善于捕捉走兽最具特征的瞬间,通过对形体、动态、神情的精准把握,赋予笔下生灵以鲜活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让走兽不仅是纸上的形象,更是富有情感与灵魂的生命个体。
二、笔墨精研:枯润相济,尽显水墨之妙
笔墨乃中国画之精髓,王阔海先生于走兽篇中,将笔墨运用发挥到极致。其用笔,或如屈铁盘金,刚劲有力,以表现走兽之筋骨;或似春蚕吐丝,而表现其体积之圆润流畅。用线用墨用笔随形体而走,笔势方向随物态而变,勾勒、皴擦、点染,将笔根、笔肚、笔尖相互为用,可谓八面出锋,妙笔生花,恰到好处。
在墨色运用上,更是独具匠心。他深谙墨分五色之理,又深通笔墨用水之道,浓墨重彩处,如乌云压顶,表现走兽的厚重与威严;淡墨轻岚时,似薄雾笼罩,展现其轻盈与灵动。画黑贝犬狗将细部刻画放在面部诸如鼻子、眼睛、眉弓、上下眼脸的精微之处,而背部则重墨浓泼,手挥目送放笔在形体的转折之处、尽显体积感与浓、淡、干、湿、焦松紧有度的节奏感。绘白鹿,则以淡墨晕染,表现鹿毛的柔顺与洁白,墨色清浅而富有层次。
枯笔与润笔相互映衬,枯笔勾勒毛发,尽显苍劲老辣;润笔渲染肌肤,展现细腻温润。而且在动物毛发处理上时而勾线,时而絲毛,交替为用,手法多变而独特。使走兽的质感跃然纸上,既有水墨氤氲之趣,又具筋骨血肉之实,尽显水墨之妙,赋予走兽以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