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多元 共生 未来——2025“海洋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展”在北京798开展,展期至9月23日

多元 共生 未来——2025“海洋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展”在北京798开展,展期至9月23日
2025-09-18 20:48:1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来自德国的艺术家斯尔珂博格以一组荧光彩绘就的中国折扇为基底,在扇形上铺陈了密集的花椒,展开的三组折扇构成了万花筒般的同心圆,如此鲜活意象,一定谙合了不凡的思考,,观者直面作品是否可以展开想象,与海洋航线历史上著名的“香料之路”,进行一番别有意味的古今对话。

20.png

展览现场

希腊艺术家伊安娜•康斯坦迪诺的风景绘画《景观》中,投射了探索圣托里尼岛的美丽与浪漫,从其壮阔的海景、蓝白相间的天地到火山口沉积的色彩缤纷,似乎在平静的爱琴海面上,遥想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衰落的低语。海洋带来生命也塑造了文明,细述海洋的历史经纬,它是何等的奥秘与博大,潮起潮落之间它又激起人类跨越山海的远航理想。

这些以绘画、装置、影像艺术等多元表现的作品形式,推演了海洋文化的丰富性恰在于其“非单一性”——它提供的丰富思考联接了无边的海洋,从特定语境中既呼应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使者叙事,又解读了阿拉伯“辛巴达航海”的冒险精神,更是传颂东南亚“岛民与季风共生”的生存智慧。身处海洋世界,不同族群、不同地缘与不同的视野在差异中共鸣,正是多元最珍贵的价值。

21.png

展览现场

二、共生:蓝调叙事里的生命网络与文明纽带

海洋作为多元文明共生的蓝色场域,从古希腊的航海城邦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商人的季风航线到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跨洋贸易,海洋从未是隔绝的屏障,而是文明交流的天然通道。它承载着物质交换(丝绸、瓷器、香料),更孕育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种“共生性”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

当世界讨论海洋议题,一定离不开讨论“蓝色未来”的文化维度,它指向对海洋文明纽带价值的再发现,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海丝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艺术交流、文化对话,本质上是通过海洋记忆重构“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它提醒人类,海洋的开放属性,注定了文明无法孤立存在;唯有以包容姿态延续“海上互鉴”的传统,才能在差异中寻得共生之道。

今天,当我们以艺术的目光穿越时空,从文明表层潜入海洋的肌理,共生便成了一场关于依存的深刻叩问。我们深信,艺术家们当前分享的既不是普通的海边漫步或海洋风情,也不是对海洋的文学化书写,亦或从来就不是对海洋传统形式的描摹,而是经由世界的观看、社会生活的体验,从艺术生产的势能,聚焦在人类面向海洋,拥抱海洋的艺术理念。

22~1.jpg

展览现场

关键词:海洋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