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行者·见山——孙洪利写生教学研究展”将于9月26日在沈阳开展

“行者·见山——孙洪利写生教学研究展”将于9月26日在沈阳开展
2025-09-24 16:21:2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640.png

展览名称

行者·见山一孙洪利写生教学研究展

展览主办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展览承办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顾问

吴云华 及云辉

学术主持

胡秉文

展览总监

牟达器 冯朝辉

展览统筹

张世俊 张贯一

策展人

付巍巍

展览执行

张鑫 李鹏鹏 徐铭亮

视觉平面

丁峰

开幕时间

2025年9月27日14:00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6日—2025年10月4日

展览地点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

学术分享会

2025年9月27日15:00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中厅

风格之外的思考

“写生”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绘画教育体系的重要支点,也是艺术家在自然、经验与表现之间建立深度关联的一种实践方式。对于长期专注于教学实践与创作研究的孙洪利而言,写生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一条深入自然、直观感知、并探索“去风格化”创作理论的路径。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他不断强化写生在画面表达中的基础性意义。同时,他尝试通过教学研究,将写生转化为一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模式。

所谓“去风格化”,并不是否认风格的存在,而是反对僵化的风格先行。它要求艺术家以开放的姿态走向自然,不以既定模式为框架,而在直观经验中寻找个体化的表达。这样,风格不再是创作的起点,而是艺术家在长期实践中自然生成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去风格化”并不是消除风格,而是为风格的真实生长创造条件,使其从负担转化为自然生成的结果。孙洪利“去风格化”理念的建构,使他并不止步于形式的革新,而是强调以自然经验为核心的生成性,使油画写生既保持开放性,又根植于生命体验。

本次“孙洪利写生教学研究展”旨在通过时间线索梳理作品内在的呈现进程,概括其多年写生实践所形成的三个理论层次:“在场”“直观”“生成”。这一逻辑不仅是对其油画创作脉络的总结,也是对当下艺术教育中“写生何为”的再度思考。

在写生的初始环节,“在场”是不可替代的前提。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指出,身体是人理解世界的根本方式,感知并非抽象的理性功能,而是一种具体的“身体在场”经验。艺术家唯有置身于自然氛围之中,才能真正捕捉光线的流转、空气的湿度与地貌的张力。这些细节无法通过照片或记忆重建,只能依赖身体与环境的直接交互。孙洪利的油画创作理念强调走出画室、深入自然,他认为只有直面自然的复杂与真实,绘画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场感与真切性。生态美学家阿诺德·柏勒安也指出,真正的审美经验并非单向观看,而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整体互动生成的。孙洪利的创作理念正是通过“在场”的经验,促使艺术家重新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关键词:孙洪利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