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指出,波洛克、罗斯科、德库宁等西方大师的抽象创作,其实深受东方艺术影响。
“他们跳过了日本浮世绘的中介,直抵中国古人的审美精神。”
在他看来,真正的“出新”并非破坏,而是在精神架构之内呈现不同面貌。
因此,他的创新不在形式,而在文化立场,以当代方式“持守正道”。
诗词与书法
文化精神的双重显影
在76幅作品中,有50幅配以曹俊原创诗词。他将诗与书法从画面题跋中独立出来,以展厅专设篇章陈列,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化空间。
“这是我向传统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曹俊说。
对他而言,书法不仅是“写字”,更是“写人生”。
“年轻时我看字帖是看书法,现在我比他们年长,能体会《祭侄文稿》里的悲痛,《兰亭序》的雅逸。”
他的书法创作多为即兴而成,“一写就是几十幅,不刻意为了‘写好’”。这种“不刻意”,恰是书法的高境。当笔墨成为心性的自然流露,文字便化为生命的节奏。
“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现场
诗词,则构成了作品的“画外之音”。他以古典格律抒写当下心境,或描绘画境,或寄托和平理想。诗与画互为映照,使展览充满文化的回响。
这种形式的回归,并非复古,而是对当代艺术“视觉奇观化”的反思。诗书之中蕴含的内向深度,正是当下文化最稀缺的精神养分。
“持正”与“出新”
传统哲思的当代表达
“持正”,是曹俊此次展览的精神主线——意为秉持正道、守中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