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赵奇抗战题材美术作品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

“赵奇抗战题材美术作品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
2025-10-30 10:44:5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在我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作品都是我自己想画的,不是约稿和谁给我的任务。比如《九一八》,那是我刚刚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由于从小受到张寒晖那首歌的影响,很自然地就完成了构思。为什么要画这些作品?战争题材的创作给了我们什么?给了人类什么思考?我们必须得面对这些问题。1980年,我创作了《靖宇不死》,这是我以绘画的方式讲述杨靖宇牺牲时的情况。经过对第一手文献资料的仔细考察,我发现有些作品并没有表现好杨靖宇最后的英雄行为,我要通过作品直视英雄的真相!我认为,“真实”在抗战题材美术作品中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后来,我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牺牲》《兄弟》《暗夜》等。其中《待到冰雪消融》,就画面来说,我着意表现的是希望,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期盼战争消逝的希望。创作时,我把画中的战士和那匹马处理成远景,置于天地间,以此凸显出辽阔的画面意境。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脉络中,赵奇的抗战题材创作独具特色。重新衡量20世纪美术史,抗战是重点,而赵奇的作品有独特价值,可从四个核心要点评价。

一是信仰。赵奇基于对英雄人格的信仰,汲取伟大理想主义,形成创作冲动与精神资源,才绘出有血有肉的抗战形象。没有精神信仰,重大题材创作便毫无意义。

二是叙事。伟大叙事应超越题材限制,赵奇叙事能力强,其核心是悲悯情怀。他站在人性层面,以悲悯之心连接人物情节,这种超越国界、民族、历史的人性底色,是其画面打动人的关键。

三是形象。列宾作品因塑造出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而经久不衰,赵奇受其影响,在作品中从心理学层面书写人物精神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是语言。重大主题性创作通过语言在艺术层面重建形象与情节,是艺术的真实,也是后人认知历史的依据。赵奇有自己鲜活、鲜明的语言美学,形成独特话语系统,完美呈现题材意义价值。

赵建成(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关于抗战题材美术,我们应将其置于当下中国美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抗战题材美术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彰显艺术家的担当与使命,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重大命题。艺术家只有心怀国家民族命运、关怀现实,叙事才能深刻。赵奇的抗战题材美术作品,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当下,传播与强化这种观念尤为重要。为民族立传、塑造民族精神、书写民族史诗,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源动力,也是赵奇作品的深刻内涵。几十年来,他以土地和人民为关切重点,创作历程充满深邃思考,其绘画体系美学取向厚重深沉,尽显责任担当。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

关键词:赵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