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1989年暑假,一场意外事故给了蔡玉水残酷的打击:他的那个与他朝夕相伴的小小画室,遭遇大火洗劫,已经完成的百余张创作、肖像、人体、写生、创作草稿和大量珍贵的资料被烧成灰烬。
望着眼前的惨景,蔡玉水失声痛哭——那是他在花费了整整4年心血孕育的“孩子”啊!他有些神情恍惚,一连半个多月,天天坐在楼梯口,望着被焚烧的画室呆呆地出神,饭不吃,水不喝,深夜归去,翌晨又来……躺在宿舍的床上,蔡玉水翻来覆去,一种早有的欲望之火又在他心头熊熊燃烧起来:不行啊小蔡,你得振作起来,继续你的创作!虽然前功尽弃,但目标不能变,信心不可无,一切从头重新开始吧!

经历过这场意外的变故和心灵的曲折,蔡玉水更加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他以数倍于前的干劲和毅力投入到创作之中。与专业画家不同,他是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有的创作都只能放在教余和休息时间干。盛夏,位于顶楼的画室热如蒸笼,蔡玉水光着膀子,手执刻刀,一笔一划地镌刻着碑文,手磨起了血泡,头上生满了痱子。妻子心疼他,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钱买来空调送到了画室……寒夜,画室里地板冰凉,蔡玉水双膝跪地,近乎虔诚地画呀、描呀,夜半时分,画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妻子披一身雪花为他送来了夜宵……
有时,他会一气儿画上一天,连饭都不吃;有时,他会静静地望着地上的画稿,一笔不动地坐上一整天……

从走上这条艺术道路的那一刻起,蔡玉水就与清贫结伴而行。然而创作离不开钱,一张丈二宣纸40多元,他用了不知多少张,还有笔墨、颜料、石膏等等,工资几乎全部用在购买材料上;裱画费用拿不出,便邀来几名学生一同动手,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装裱开来,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