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四的早上,师徒几人又一同出现在走廊的寒风里,一气干了两个月。虽然囊中空涩,可看着越画越长的画稿,就像自己越长越高的孩子,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便在心间荡漾开来。

因为有了与画作融为一体的心境,《1991——悼黄花岗七十二死难烈士》和《1937——铁蹄下的孩子》两幅各自长约15米的作品,是在异常兴奋与喜悦中完成的,没有素描稿,没有草图,没有任何过细的准备,只用最简单最强烈的视觉语言,最直接最简练的绘画形式,把心中激荡已久的情感渲泄出来。画面中没有具体情节的描绘,更没有叙事性的解释,有的只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蔡玉水10年间苦苦追求着的!
各界援手 梦成真
在蔡玉水的创作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候,山东艺术学院领导、系领导及各方人士纷纷伸出手,支持他完成这部史诗性巨构。

一天,蔡玉水将部分画稿呈请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美协主席杨松林教授赐教。杨松林深为震惊:想不到平素少言寡语甚至有些腼腆的蔡玉水,竟有如此宏大的艺术构想和如此可贵的艺术探索。当蔡玉水提出想去中国美术馆角厅举办展览时,杨松林摇头不允:“这样的力作在角厅展太可惜了,为何不争取一下中央圆厅呢?”正是这一句鼓励,坚定了蔡玉水进京办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