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选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一个知识分子名医之家,天资颖悟,四岁从父读《论语》。启蒙于学习、临摹家藏古画。21岁入武昌艺专,主攻花鸟。他勤奋不辍,由花鸟而人物、由人物而山水、由山水重归花鸟。以至于翎毛、禽畜、走兽、虫鱼,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先后创作了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喂鸡》《说什么我也要入社》《送粮路上》《白手起家》《天空任鸟飞》以及现代花鸟画《晨雀》《秋忙时候》《村头拾趣》《战正酣》《晨光》,参加历届全国画展后,均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汤文选 村头拾趣
130cm×66cm
纸本设色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岁月悠远,纵观汤文选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行迹,上下求索,始终坚持一条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精研传统,面向大自然。从“生活”到“艺术”,从“造化”到“心源”,反复锤炼。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其作品风格的嬗变,标示着画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有着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认识理解,随之熔铸为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笔墨精神、形式语言。这种对现实主义的认识、理解,体现在汤文选作品中,都带有文化背景的投影,清晰地演绎着心理意识的前进、曲折、寻觅、再前进。也可以说,汤文选的作品,最大程度上折射着20世纪中国画的命运:其奋力挣扎,以求生存;其大胆变革,以图发展;彷徨困惑,而又振作、醒觉,并迈出坚定的脚步。

汤文选 婆媳上冬学
115cm×67cm
纸本设色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汤文选的人物、山水、花鸟、墨虎等一系列作品,融会、贯穿着“三种传统”。或隐或显,或化解之,或凝聚之,或熔裁之,或独造之。“三种传统”,可概括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的三段式,亦曰交叉出现的不同历史内涵、文化反映的三种艺术状态:首先,是古代现实主义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二,是“五四”现实主义传统,融合西法,崇尚写实。其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学习延安木刻,学习民间年画,学习苏联油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后,“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在以上“三种传统”的交汇点上,延伸出汤文选早期和中期的现实主义创作之路。汤文选中国画艺术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特征为积极的入世态度,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个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以及严肃的历史使命感。

汤文选 伏虎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