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抗战印记丨滕西远:一寸枪膛,装尽半生烽火半生痛

抗战印记丨滕西远:一寸枪膛,装尽半生烽火半生痛
2025-11-23 15:48: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网山东报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礼赞英雄精神,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共同推出“致敬!老兵——抗战印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书画艺术历来是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本次活动以书画艺术为载体,深挖红色经典作品背后的动人往事,激励今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英雄的事迹永不褪色,让历史的回响永续传承。

——编者按

莱芜老巷的青石板被秋霜浸得发凉,民警敲开那扇褪色木门时,从没想过这扇门后藏着的是跨越八十年的离奇与悲怆。“有人举报您私藏枪支。”话音落地,屋内只余座钟的滴答声,白发老人滕西远没辩解,只是颤巍巍地捧出一只红漆木盒——盒角磨出包浆,锁扣缠着褪色红绳,滕西远打开木盒,冷光入眼:两把驳壳枪静静卧在红绸里,枪托上有一道深痕,像是咬着未说出口的痛,木盒底压着的持枪证,字迹被指腹磨得发毛:“此枪为荣誉见证,需妥善保管。”

13.jpg

老人抬眼,浑浊的瞳孔骤然锐利,像枪膛对准了时光:“藏?我是替几百个兄弟守着他们没来得及看的人间。”

10.jpg

1938年的莱芜,是滕西远一生的分水岭。那年他13岁,日军的马蹄踏碎了村口的老槐树,“三光政策”烧得村庄只剩焦土。他抱着饿死的五弟坐在坟头,弟弟手里还攥着半块发霉的饼子——那是他乞讨三天换来的,却没来得及喂进弟弟嘴里。父母早亡,叔侄倒在日军刺刀下,五兄弟的家,只剩他和参军的兄长。“我要杀鬼子”的念头像野草一般从坟头钻出来,疯长在饥饿与仇恨里。

8.jpg

部队嫌他瘦小,他就跪在营门外三天三夜,额头磕出青肿:“我能装乞丐,能钻狗洞,能把鬼子的消息摸清楚!”最终,他成了锄奸队的“活地图”,背着破麻袋穿梭在敌占区,麻袋里装的不再是讨来的粮食,而是用烟盒纸画的岗哨分布图。滕西远第一次直面日军是在村头的磨盘旁,他撞见一名鬼子调戏妇女,15岁的少年攥紧了藏在袖管的镰刀,猛地扑上去,镰刀砍在鬼子的钢盔上,火星溅进他眼里,他却死死咬住鬼子的胳膊,直到战友赶来。那夜,他攥着带血的镰刀,在磨盘上磨了一夜,磨的不是刀刃,是心头的恨,也是怕。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滕西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