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74)|纪念母亲节,重温22年前为母亲拍的电视片

【李想集锦】(74)|纪念母亲节,重温22年前为母亲拍的电视片
2022-05-09 15:28: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孩子怎么也不理解,家里也不穷了,奶奶为什么用100多块布做成这条被子。

“新老大,旧老二,补补衲衲是老三”,外面流传的话正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李锦穿过的衣服李洋穿,李柏缝补着穿。有的衣服,是父亲不再穿的,弟兄们一个接一个穿,直至不能缝补了,再缝成垫被。蓝衣服洗得发白了,就染成黑衣服穿,黑衣服洗成灰色,再染一遍黑的。开洗染店的褚二奶奶常对人说:这个李二妈太会过日子了,世上少见。

孩子念书时抹树叶子晒干卖。为儿女成家盖房,母亲打箔子挣钱,为节约电费,在月亮地里编……

在饥荒过去,家在河北边种起一亩自留地,养起了猪,种地是为防饿,养猪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

我们弟妹的学费要靠养猪的钱交上。每天我们拾回猪菜,母亲在摇晃的昏黄灯光下把猪菜拣净,一把把切碎,倒进猪食缸里,常忙到深夜。

李柏(拿着眼镜盒子介绍)

“母亲一辈子不用钱,也不保存钱。整理遗物时,发现只有眼镜盒子里有七元二角钱,都是一角、二角的聚起来的。是卖牙膏皮、啤酒罐和旧报纸换的。母亲和谁也没说起,她知道孙子孙女出手便是十块、二十块的,这七块二角钱不会有人要的。”

李颖(母亲的大女儿)

“母亲在头脑还清醒时,留给我6块银洋钱。还是六十年代父亲做镶牙生意时存在身边的,一藏便是三十多年,搬家多少次,总带着。要我在她升仙后,发给一家一块。”

做儿女的谁也没有指望从父母手头得到什么。而母亲留给我们这床由108块碎布缝起的垫面,就是我们千金万金难买的财产。这是激励儿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巨大精神财富。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象灯塔一样,决定着未来的航向。

一个好女人能带来三代福气,我们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相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话。在我们上小学前,母亲便教会三字经、百家姓与唐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还有“头等人自成人、二等人教成人、三等人打骂不成人”等民间流传的话,都是母亲教我们的。还没有上小学,我们便知道很多《论语》上的话。读书行善,学好上进,是父母留给我们的家风。

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母亲便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总讲和为贵,讲忍受。尊长爱幼,对长辈恭敬有加,从没见母亲高声说过话,对子女温言暖语,从不厉言疾色,从没打过一巴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受多大委屈,总是坚强地挺住,不依靠别人,也从没想到过依靠别人。

生活虽穷,祖宗不可不祭;子孙虽愚,书报不可不读。我们是从母亲支持的目光里,读懂这些道理的。

小时,那怕买三两肉,也是第一碗端给祖父,把剩下的肉留给父亲,我们弟妹只能喝剩下的汤,闻闻味道而已;长时,不管家中多忙,不管刮风下雨,过年总要我们到祖父母坟上送“压岁钱”。

图片

1970年李锦参军前全家合影。这可能是我们家第一张合影。

一把尿,一把屎,我们都是父母带大;一口奶,一口饭,我们都是母亲喂大。哺育之恩,恩重如山。

哪个喜闹,哪个喜静,哪个怕冷,哪个怕热,母亲都装在心里。心明如镜,心细如麻。

儿女大了,添了孙子孙女。母亲仍然象老母鸡一样照护着雏鸡。母亲到山东,看到李锦、海萍工作太忙,毅然地带着棉棉返回兴桥。刚离开妈妈的棉棉一口一声“奶妈”,夜里要搂着奶妈睡,白天一刻也不离不开奶妈的怀。病了,母亲几天几夜总难以入睡。

亮亮出生后,李洋、春艳都还在乡下。母亲带着亮亮,饭是一口一口地喂,衣服是一针一线地缝。等到春艳回来,亮亮竟不认识妈妈了,春艳的泪水顿时流下来。

这张照片,是1980年拍的。当时父母与李洋、李颖、李榕在家;而李锦、李沛在济南、李柏在北京。李柏来济南时,他们一起在英雄山拍了张照片,寄给父母亲。

这张照片是1986年春节拍的。当时,弟妹6人与三个媳妇都在念书。临开学要走时,父母准备许多衣物送行,而把孩子留在身边。我们在前方“冲锋陷阵”,父母是最好的“后勤部长”。

图片

我们弟妹6人在1984年同时在学校读书。1985春节后我们看望女儿后又要上学了。临行前母亲打扎行李。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