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掘持续至10月31日,除去周日休息,实际工作20天,单日最多用工48名,开挖探坑45个,总面积达到1520.8平方米,发掘古物共装60箱,由龙山运至济南山东古迹研究会保存。后期,暴雨突至,雨水把几个已经挖了一米多的探坑全部灌满。根据以往经验,要等坑水全部自然干涸后,才能继续发掘。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借用村民的水桶将探坑中的水排出,晾干,尽快重新发掘。梁思永、吴金鼎亲自上阵,在齐腰的水中与民工一起排水,保证了发掘工期按时完成。
四
梁思永离开济南后第五年,1936年夏天,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同来济南考察古建筑。
对于他们来说,济南的旅途尽管艰辛,但还是极其愉快的,根据梁思成回忆:“行走在山岩间的小径上,我们一边呼吸着早夏时节风中的花香,一边浏览着蓝天下步移景异的山峦起伏,最后来到旅途的终点——位于东岳泰山之阴的一处人迹罕见之地。”
林徽因也在诗中写道: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如同这青黛山,今天,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葱郁,不忘却晚霞,苍莽,却听脚下风起,来了夜——”
这次考察中,梁思成记述最详细的,是四门塔,在《华北古建筑调查》中:“这是中国同类宝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初一看去,其短拙令人误认它为一座方亭,中立方墩,四面辟有拱券门道。顶为退台式方锥形,上有攒尖宝刹,基本上是印度式窣堵坡的缩影。我根据对大量中国塔的研究得知,中国宝塔有趣地组合了中国原有的多层楼阁,而以印度窣堵坡踞乎其上。神通寺的四门塔是这种结合最早、最简单的例子,应该占据中国宝塔发展史中最突出的地位。四门塔立身的石壁俯视深谷,上有若干唐代造像,维护至善。罕有刻像状况不佳。早年的斧凿线条尚深刻清晰,与一千二百年前刻工方完时并无二致。它们属唐代最高的雕刻成就之列。”
当年的报告中,梁思成对这座塔的年代,取信了县志里记载的东魏年号。1972年,文物部门对四门塔进行维修时,发现了塔顶内的题记:“大业七年造”(611年),这样,时代就确定无疑是隋了。尽管比梁先生一开始认为的544年晚了60多年,但依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
在济南,梁思成、林徽因考察了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元、明两代塔墓三十余座,千佛崖唐代造像和涌泉庵等,还去灵岩寺考察了千佛殿、辟支塔、慧崇塔、法定塔等宋、元、明历代塔墓140余座,又在章丘考察了常道观元代大殿、白云观、清静观元代正殿、文庙金代大成殿、永青寺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梁思成尽管也去了灵岩寺,而且在著作中,多有对辟支塔等灵岩寺内多处古建的明确记录。但灵岩寺的罗汉,他在《中国雕塑史》里只字未提。难道,父亲梁启超盛赞的,他偏要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