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艺培根铸魂的作用,
努力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新时代文联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结合起来,与当前文联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系统掌握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精品创作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夯实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文艺人才基础。
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培育文艺新鲁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高层次、广覆盖、精准化的文艺培训,举办了中青年艺术骨干培训班、“文艺两新”组织创作骨干培训班、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等主题班次,引导文艺工作者找准创作的坐标方位方向。实施推老带新工程、艺术培青计划,加强对老艺术家的宣传推介,激励中青年文艺人才成长,为繁荣文艺创作积蓄力量。
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推动山东文艺走向高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立足山东文化优势,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加快推进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舞剧《大河之洲》等重点项目创作生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工作思路,围绕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援疆援藏一线,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蹲点式采风,实现调研与创作联动。创作交响乐《尼山雅乐》、歌曲《共同富起来》等一批音乐作品,组织好“村歌嘹亮”“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新时代主旋律,展现新征程恢宏气象。发挥文艺评论评奖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从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美学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
发挥“两个优势”,让文艺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进一步巩固提升山东新年文艺晚会、齐鲁民俗网络春晚、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等重要活动品牌,在全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性文艺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创新服务运行机制,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化、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工作,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汇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何思清,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