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评张旸两部设计学专著:借鉴西方设计学研究成果,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研究

潘鲁生评张旸两部设计学专著:借鉴西方设计学研究成果,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研究
2023-09-05 17:49:5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三、立足设计过程的系统性,阐述设计学科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设计学一直在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国内外研究均在朝这一方向努力。张旸的《发展论述》一书对西方设计领域内两部重要期刊《设计研究》《设计焦点》进行了综合的文献分析。张旸认为:“期刊则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特征,是一种具有延续性、叙事性特点的资料,它最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科的发展全貌。”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设计研究者关于“设计学科的核心”这一问题各种观点进行详尽的梳理和总结,是对建立中国设计学研究体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与启发。

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设计学科的核心是设计的技能,包括空间理解能力、构图能力、色彩能力,即我们在传统的设计教育中所提到的“三大构成”。但这些其实是来自美术学的领域知识(如雕塑、绘画等),那么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专业就没有自己的领域属性了,它更像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将众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运用的过程。所以如果从形式表达的角度来看设计,那么设计学科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为它界定更加核心的、特有的东西。当今世界的任何领域都离不开设计,设计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设计被人类所需要是公认的事实。通过各种设计实践活动的探索、设计师的工作方式的深度解读,以及设计在不同领域的运用价值的研究,一个对于设计学科非常核心的知识——设计思维的概念逐渐清晰。

设计思维是一种定义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未知事物的进行预测策划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随着互联技术的高度成熟和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紧密结合,人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张旸在《发展论述》一书中指出:设计此时正在成为了解未来的重要工具,这亦与设计思维那种解决复杂问题与预设价值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设计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从设计过程中汲取的方法来想象未来、构建未来,并进行测试。这并非对设计发展的构想,事实上设计领域的各个学科现在正在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各种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问题。虽然《发展论述》一书是对西方设计研究的文献分析,但也揭示了一些对设计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启示,即当我们不论是解决产品造型等设计产业问题,还是解决当前乃至未来的社会问题,事实上都是一种运用“设计思维”的过程。

图片

四、梳理近年来设计教育成果,探索设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设计教育研究是设计研究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张旸在《发展论述》一书中对40年来西方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让我们明晰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教育教学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为我国设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出了启示。而《研究范式》则是一部针对设计教育的实证研究,这在我国的设计教育研究中是开创性的。国际设计创新管理学会创始主席、英国拉夫堡大学的艾瑞克·波希米亚(Dr Erik Bohemia)教授认为其“为探索设计创造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我国设计教育研究基本还停留在探索课程、大纲和学生作业成果等方面,而研究方法基本依赖借鉴优秀院校的成果案例等,对其背后的教育学原理,如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等方面几乎很少涉及,也就是说我们对设计教育的基本现象缺少深入的探究,甚至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有大量的研究聚焦在一百多年前的“包豪斯”。张旸的《研究范式》将西方国家关于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与中国、英国设计院校的调研数据相结合,对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课程,尤其是毕业设计中所运用的知识进行了极为深入的解析和研究。对学生不同表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反哺于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设计的各个关键时期有目标或者针对性的运用某些特定的知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起与设计过程有关的特定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特定设计阶段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系列知识类别做出判断,从而使相应的教学阶段以掌握此类知识为目的,大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直到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说,应归咎于研究的有效性。正是因为研究不系统,方法不科学,因此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可借鉴性、可转化性以及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我称《研究范式》在国内的设计教育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主要原因。

瑞秋·库柏(Rachel Cooper)认为,我们正处在第五次社会变革的浪潮中,而这波改变的浪潮提供了巨大的设计潜力,它影响着世界的各个层面,设计正在成为了解未来的重要工具。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和延伸,因此当今设计领域最为迫切需要的是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张旸教授不论是《发展论述》对西方设计研究40年的文献研究,使我们了解了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修正及发展,还是《研究范式》中通过对中英设计教育的比较研究,探索设计教育普遍规律,都体现了他在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独到的学术思考和贡献,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思路。

(文/潘鲁生,艺术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来源:潘鲁生民艺馆)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张旸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