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2年6月21日是我与老妈入住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的第二天;我推着轮椅上的老妈在院落里遛弯儿,与阿波老师邂逅相遇,交谈中得知她是我初中母校青岛四十三中同级七班的班主任老师,与我的班主任同是语文教研组的同事,所以我俩自然就成了师生关系。为此,我撰写了随笔《无缘咫尺天涯,有缘总要相聚》,叙述了这一奇缘。
年已80岁的阿波老师是从青岛二中国家高级语文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与其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齐孟鶚先生于8年前一起入住了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2021年8月,其先生在这里接受了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后,很安祥、有尊严的离世了!这个案例,既是阿波老师及其先生对有尊严谢幕的一个实践探索,也是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做好临终关怀的一个典型代表!
我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认为,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的定位,就是面向75岁左右及以上的老人,在生活自理出现困难阶段提供养老服务,在身体出现失能失智阶段提供护理服务,在患有疾病后提供延续生命治疗、安宁疗护及临终关怀服务。阿波老师家的齐先生在这里就是走过了养老、护理、安宁三个阶段后,很有尊严地谢幕转世了!阿波老师及其先生对有尊严谢幕的实践探索,极大地推动了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工作发展,对我个人而言是我在全社会恐惧死亡的氛围下有了一个直面死亡去思考、去探索的指导老师!
我与阿波老师开始了师生之间的生死交流!
二
我经常地向阿波老师请教这里一些养老、护理、安宁三个方面问题。初期,阿波老师向我介绍了她与其先生在这里生活多年的一些思想认识。
(一)阿波老师在给我的《夕阳产业做出朝阳的绚丽——机构养老举新旗》中写道:
——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是一所养老科研色彩浓厚的养老院,一直致力探究如何有效提高老人生命最后一程的质量。这里率先在全国推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老人们活得舒适方便;又进一步探究“精神护养”,即如何让老人活得尊严又快乐,享受高质量的最后时段生活。
——社工部及其主任张永乾就是精神护养课题的带头人之一:
1.注重老人精神护养:用心办好“老年大学”——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实施,有效果有反馈。这里吃得好,医得方便,玩得乐;开办多种兴趣班,还能学到新才艺。老人们不但生命在延长,生命还在成长,入住后身心健康有明显改善,家属满意,频频称赞!
2.精心开掘精神护养渠道:2017年8月1日组织成立了老年义务志愿服务队,发挥入住老人职业和特长优势,配合院方组织活动、开展老人之间心理互助等,让老人们尽可能保持社会功能,在为本院老人服务中提振生活信心——我老而不废呢!
3.老有所为服务他人尽力:2018年9月6日创办“公益学堂”,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授课,为员工心理健康护航,为其子女教育助力。公益课程现已惠及院内外9个微信群直接收课638人,受到普遍欢迎。老人们对自身又有新的认识——养老院里也能为人民服务啊,我们活得更有劲了!
4.夕阳时段活出朝阳精彩:张永乾主任及其带领的社工部,创造性地做社工专业的事,潜心探究老年精神护养,让我们的尊严和快乐最大化,使我们在夕阳时段还能活出朝阳的精彩。
——我们高兴地看到青岛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不是一般地陪伴老人终了,而是敬畏生命,关注生命质量。这里高举“三养”大旗(生活护养、医疗护养和精神护养),为我国养老事业开创了新局面,我们入住老人真为自己这个家自豪哟!
(二)阿波老师进一步对我说:《小议“真正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