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通过设计转化,实现民艺发展

潘鲁生:通过设计转化,实现民艺发展
2024-09-21 14:45:5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民艺是城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文创产业的内容驱动力,也是民族美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传承实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保护传承与城镇化不矛盾,它们是共生关系,可以协调发展。

民艺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设计、研发和推广。传统工艺首先要讲究“工艺之用”,不用就毫无价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民艺进行记录、保存和展示,提高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2024年5月16日开馆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新馆/潘鲁生民艺馆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化地标。馆中设有农事器用、手艺营生、车行舟进等10个展览单元,包含万余件藏品。

这一体现农耕时期民众匠作智慧、设计思想和造物美学的民艺博物馆,全部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潘鲁生捐赠,是他带领团队开展中国民艺学学科建构与社会服务历程的见证。

20世纪80年代,潘鲁生投身民间艺术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从学科角度研究民艺,从生活角度发展民艺,从教育角度传承民艺。在他看来,民艺是城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文创产业的内容驱动力,也是民族美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传承实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月26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记者走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新馆/潘鲁生民艺馆,感受他的乡土情怀和对民艺事业的坚守。

川观新闻记者采访潘鲁生

40余年坚持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走进百姓

走进民艺馆展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幅“潘鲁生田野调研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潘鲁生曾经的田野调研点位和项目:黑龙江绥棱县剪纸工艺,海南黎族织锦工艺,山东威海东楮岛海草房营造工艺,西藏拉孜县觉囊派唐卡绘画,台湾新竹玻璃工艺……潘鲁生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这条路,他已经走了40多年。潘鲁生1980年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前身),第一次看到山东民俗用品“大鱼盘”时,他被深深吸引,“民间艺人简练的几笔,画出一条如此生动的鱼,它既不是具象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意象的。”他对民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深入了解民艺,田野调研必不可少。“首先要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走进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方式和审美方式,才能从学科和专业领域去重新梳理。”潘鲁生认为,收集、整理相关的事物,应该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研究对象的标本都没有,怎么能深入呢?”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开始有目的地搜集、整理民艺实物。当时囊中羞涩,不得不采取“以物易物”的办法。“靠身上的粮票,靠自己的手艺,比如给老人画肖像,给别人家里画四条屏。”他从相对便宜的剪纸、年画等入手,一些独特的发现也接踵而来。例如,我们常说的“剪纸”一词,老百姓鲜少提及,他们通常根据使用场景,称其为窗花、礼花、鞋样等。这让他意识到,如果不深入民间,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发掘,往往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在1992年出版了《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该书成为当时工艺美术界的畅销书。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潘鲁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