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通过设计转化,实现民艺发展

潘鲁生:通过设计转化,实现民艺发展
2024-09-21 14:45:5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17年,潘鲁生前往长春,走访当地仅存的一家铁匠铺。现场,潘鲁生系上围裙、戴上手套,抡起铁锤与店家一道打制铁器。民艺馆以一个专门的展区,生动细致地还原了这间铁匠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内的灯笼展品(潘鲁生供图)

提纲挈领探索中国民艺学学科建设问题

多年来,潘鲁生似乎都与潮流“背道而驰”。

1986年,潘鲁生被借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史编辑部,成为一名资料员。“在北京恰逢中国美术界的‘八五思潮’,当时,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中国文化的坚守形成两股力量,‘引进西方’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开始思考民间艺术的“归属”问题: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评价它,还是用历史的脉络去梳理它?

他发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等现代艺术思潮,都在吸收不同民族的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后者“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当下的”。潘鲁生认为,人类的童年对应原始艺术,人的童年对应儿童艺术,文化的童年可能对应民间艺术,这样的思考需要上升到学理层面,建立中国的民艺学。

1993年,潘鲁生考入著名艺术学、民艺学研究专家张道一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正值“下海”热潮,不少人不理解潘鲁生继续深造的选择,觉得他从十几岁就画中国画,还在工艺美术公司做过设计师,学的是设计专业,搞民艺似乎有些“不务正业”。

然而,潘鲁生认定要将民间艺术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20世纪80年代,他曾经向民俗学泰斗钟敬文表达过疑惑:为什么中国民间文艺学建设光有“文”,大量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展开,“艺”的成分却很少,特别是广阔丰富的民间生活方式、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

2020年潘鲁生调研高密木板年画(潘鲁生供图)

当时,潘鲁生对民间工具感兴趣,认为工具是人类文明、人类审美的一个起点,不过导师却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思考中国民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学科框架、学科构成、研究对象,把学科建立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摆在面前。”

“一个学科的建设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它要求相关学术背景和学术成果的积累。”当时除了导师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辑部的同仁都给了潘鲁生很大的支持,使他的博士论文有了初步的结构。此外,他也研究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深入了解了日本学者柳宗悦提出的日本民艺学,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思考民间艺术。“对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充分地学习和认知,才使得中国民艺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民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设计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担并圆满完成艺术创意设计重大任务,包括国礼、国宴用品、视觉形象系统、艺术品与陈设、服装等5大领域。潘鲁生领衔艺术创意设计,尤其是从民艺馆以及“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中华传统造型体系”等课程资源中进行提炼,凝练典型符号意象,传播国家文化形象。

关键词:潘鲁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