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肠龙说:龙文化起源及衍化新解——介绍于新生学术新著《龙文化图形原本探源》

肠龙说:龙文化起源及衍化新解——介绍于新生学术新著《龙文化图形原本探源》
2025-02-21 14:28:5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五.根据龙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对龙的类型进行新的归纳和划分

从不同时期发现的龙图形特征来看,其既反映出了不同地域、不同部族龙崇拜的差异性,也反映出了龙崇拜由社会共性追求所带来的一致性。根据龙的造型特征及象征内容,《龙文化图形原本探源》将其归纳为个性龙和共性龙两大类型。个性龙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氏族、不同崇拜对象、不同物类特性、不同功用、不同造型特征等因素所产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龙。据时期可分为原始个性龙和后期个性龙,据造型特征又可分为龙体个性龙、龙首个性龙和变体个性龙。除个性龙外,人们还相信天下有一个统一所有物类的龙,它是天下万物共同的生殖之神,这就是龙观念生成后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完善的共性龙。龙的种类除以上个性龙和共性龙的划分外,还可据其不同属性划分为五类:圣龙,神龙,天龙,子龙,物龙。这五类龙又可归为两大类:神化龙和现实龙。圣龙、神龙、天龙、子龙为神化龙;物龙为现实龙(现实中的似龙动物及现象,其实质并不是龙)。虽然这五种不同属性的龙在概念上有时也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但其大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对龙属性的区分在龙文化研究中十分必要,如果不加区别,就会在认识龙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和混乱,使龙一会儿至高无上,让人奉为神明,一会儿又作恶多端,被人斗杀。厘清龙在属性上的区别,有助于在龙文化研究中把握龙的不同本质和内涵。

六.依据原始思维“互渗律”来解释龙与相关物象的“互渗”现象及其与龙的区别

原始思维用“互渗律”来认识解释事物,认为宇宙万物在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某些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常被视为同类。当龙崇拜出现后,一些形状或特征与龙相似的物象就极容易与其产生“互渗”,这便使龙产生了诸多的派生物,从而也造成了其概念的不断扩大。如:因与龙体原形“肠”的相似,产生了龙同蛇、虺、蚓、蚕、绳、带、藤等似肠物象的“互渗”。又因生殖神概念与天地的联系,产生了与龙形相似的雷电、云、虹、河流等自然现象的“互渗”。后又因神灵化(动物化)的龙形象与某些动物外形的相似,进而产生了龙与鳄等似龙动物的“互渗”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物象与龙的“互渗”,从而形成了后人对龙原形的种种猜想及龙起源的不同说法,但这些龙的“互渗”物均是在龙概念形成后延伸排生出来的,并非是龙的最初原形。

七.对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其他古文化图形进行解析

《龙文化图形原本探源》在对龙图形的象征内涵、造型方式进行解读后,进而又对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其他古文化图形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类型化的古文化图形辟专章进行探讨。如:1.以图形还原法证明了由良渚文化神人兽面图形、龙山文化兽面神徽、夏代兽面铜牌饰、商周青铜礼器兽面纹、汉代及之后的铺首等所呈现的兽面图形,并非仅是对兽面形象的表面描绘,更非食人的饕餮,而是在原始生殖崇拜作用下,以图形造型方式对“腹”(生命的孕育、保护之宫)神灵化后所表现的祖先神、保护神之象征。青铜礼器上所谓的“虎食人”图形也非食人,而是“生人”“护人”之意。还证明了鼓的出现同样是由腹神崇拜而产生的祖先神、保护神之象征。2.还原了由卵崇拜而来的卵纹与日、月、璧、珠、乳钉纹、籽纹、卵化纹、太阳鸟、朱雀、凤凰、鹏、太极图等的衍化关系。3.还原了由蛙崇拜而来的马家窑文化变体蛙纹的原本,证明了其是由图形造型方式所表现的由蛙卵→蝌蚪→幼蛙→成蛙生长过程的综合图形,并探讨了蛙崇拜与母祖、月神、蝌蚪纹、子、娃等图形的联系。还辟专题对“履大迹”传说、与“履大迹”相类似的纳斯卡地画的制作方式及制作过程、仰韶文化人面鱼纹、龙首上的“且”纹与“辛”纹、殷墟妇好墓跽坐玉人像柄形器、三星堆突目大耳青铜面具造型、鬼脸钱造型、古代货币的生殖象征、曾侯乙墓出土漆箱图像等进行了个案解析,就一些学术界关注的古代文化图形解读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关键词:于新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