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赵玉 | 隐秘的影响力:从道家到莫里斯·布朗肖

赵玉 | 隐秘的影响力:从道家到莫里斯·布朗肖
2025-07-13 21:01:5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几年,法国学者莫里斯·布朗肖与中国道家在思想观点上的一些相似之处,已有个别学者注意到,只是这种相似被当成了单纯的“不谋而合”。然而实际上,它们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相似其实是布朗肖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布朗肖不仅了解道家思想,他还研读过《庄子》《道德经》等道家典籍,这一点可以通过他本人对“道”与“道家思想”的直接论述,他对那些深受道家影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的解读与分析,以及他对马丁·布伯的《庄子》德译本后记中很多观点的吸收等方面,得到证明。同时也能证明,他与道家的相似绝非单纯的“不谋而合”,只不过这种影响力过于隐秘,从而很容易被学界忽视。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著名的作家、批评家与思想家,被称为“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的神秘失踪者”,也是米歇尔·福柯最迷恋的学者之一。不过相较于福柯,他在中国的知名度似乎要低很多,他进入中国学者研究视野的时间也远比福柯要晚,那已经差不多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了。

对于布朗肖这样一位集文学写作与哲学思考于一身、且又着意模糊文学与哲学间界限的奇特学者,试图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其完整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把握他的思想核心与重点还是可以做到的。综观布朗肖的著作会发现,文学的意义与可能性一直是他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与这相关的则是他对西方传统思辨理性的怀疑与否定。布朗肖在《未来之书》中曾经明确谈到理性的危险,他认为随着理性统治了一切,生活也变得出奇地失调,理性的大行其道使得现实被迫让步于象征,象征又屈于象征的象征,最后就成了一场抽象的梦。要打破和扭转这种局面,诉诸传统西方哲学显然不可能,因为问题正是由它造成的。那该到哪里寻找出路?布朗肖把希望寄托在了文学身上,以及与西方思辨哲学不同的另一种文化传统,比如神秘主义。在20世纪之前和之初的欧洲,道家思想基本被当作了神秘主义思想对待,布朗肖能够与道家相遇,或许也与这一点有关。

最近几年,布朗肖与中国道家在思想观点上的一些相似之处,开始引起个别学者的注意。赵苓岑在《未来之书》的译序中谈到该书的首篇《塞壬之歌》时,用了“写作之人要有道家‘无为’的思想”这样的表达[1]。朱玲玲在其著作《走出自我之狱:布朗肖思想研究》中则提到,《庄子·齐物论》中的“吾丧我”与布朗肖的“越渡”,与“失去说‘我’的权力”有着相似之处;布朗肖的“谁在写”的问题,在《庄子·山木》中也有类似疑问[2]。当代法国学者阿兰·米隆(Alain Milon)也指出,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很明显出现在布朗肖的《等待,遗忘》中,布朗肖的“思维方式与道家的无为思想非常相近”,且也都涉及到了“关于虚的问题”[3]。

其实,布朗肖与中国道家的相似性与共通性还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不过限于篇幅,笔者拟在其它文章中详细论述,此处不再展开,但对几位学者的发现表示肯定。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几位学者对这种相似性的论述,都在平行比较的层面展开,也就是说,他们都仅仅将其视为单纯的相似,并未涉及内部关系或影响问题。米隆教授就明确说,“布朗肖从没有研究过老子”,“我觉得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布朗肖参考过《道德经》。”[4]

按照常理,米隆作为法国学者,又专门研究过布朗肖与老子的思想关联,对于同为法国学者的布朗肖,他理应更有发言权。但笔者对此依然持相反意见。笔者认为,布朗肖与道家的相似并非单纯的“不谋而合”,他们的思想存在内在联系,这种相似其实是布朗肖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1234...全文 9 下一页
关键词:赵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