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赵玉 | 隐秘的影响力:从道家到莫里斯·布朗肖

赵玉 | 隐秘的影响力:从道家到莫里斯·布朗肖
2025-07-13 21:01:5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为了证明这一点,本文接下来将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布朗肖是否了解道家思想?二是,布朗肖是否研读过《道德经》《庄子》等道家典籍?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在布朗肖与道家存在思想相似点的前提下,就可以直接证明,他确实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假如有一位西方人确实了解道家思想,那么,他了解的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与道家思想直接相遇,即,直接阅读《道德经》《庄子》等道家译本和相关阐释;另一种是与道家思想间接相遇,即,通过深受道家影响的其他学者的成果,间接了解和接受道家思想。对于一位严肃的学者或研究者而言,这两种途径往往会交互作用。也就是说,不论他首先接触的是哪一种,都会促使他主动去关注另一种。而布朗肖便是如此,他与道家既有间接相遇,亦有直接相遇。

一、布朗肖与道家思想的间接相遇

在布朗肖生活的时代和圈子中,不论是作为书籍存在的《道德经》《庄子》等道家典籍,还是作为思想家存在的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都已经是颇负盛名。这主要得益于曾先后两次在欧洲掀起的“中国热”风潮:第一次热潮兴起于17-18世纪,以法国为主阵地;第二次热潮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为主阵地。根据克努特·沃尔夫的研究考察,第一个介绍道家和道教思想到西方的,是一位法国耶稣会信徒;第一个带有注释的《道德经》完整译本,首先出现在法国;率先展开对《道德经》全面翻译和研究的西方国家,也是法国。这一时期,《庄子》也逐渐受到重视。一战之后,一种对“道”的真正狂热又在德国爆发。马丁·布伯与卫礼贤的《道德经》和《庄子》德语译本,为这一时期的情绪高涨,提供了可靠基础。[5]

布朗肖恰恰成长和生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他不仅深谙法国文化,也精通德语,熟悉德国哲学与文学。面对道家文化在法、德两国的流行,他不可能充耳不闻。在这期间,欧洲许多著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都深受道家影响。而且,这些学者基本上都是布朗肖非常熟悉、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和详细解析过的。也就是说,布朗肖通过他们间接了解道家思想,是完全可能的。

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是一位受道家影响颇深的法国文学家。中国学者葛雷、钱林森,法国学者查理·莫隆,对此都做过分析和证明。[6]比如,他晚年追求“无”、“空”、“静”;他的《一个牧神的午后》化用了“庄周梦蝶”;他的《骰子一掷》体现出了“无为而治”、“发乎自然”的道家境界;他“诗中表现出对难以名状事物的感受的描摹越来越走向空灵和神秘,是受到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的影响”[7],等等。

布朗肖对马拉美评价甚高,他称赞马拉美的创新让“我们眼前一亮”,称其“惊天动地”,具有“强劲的表现力”。[8]他说,马拉美要求诗人“脱离既有的现实,看神秘、无法看清的部分,借用空间扩散的力量,以及人类、世界充满韵律的生成过程中聚合的力量。”[9]换言之,就是不要拘泥于“有”,应该透过“有”去看“无”,而“人类、世界充满韵律的生成过程中聚合的力量”,不就是“道”吗?他还说,马拉美打破线性思维,大量使用均衡、互利关系,强调“如果此即彼,那彼即此”[10],这不就是《庄子·齐物论》中说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是方生”吗?

瓦莱里是马拉美家星期二聚会的常客,他也“对中国古老文明和道家学说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忱。”道家思想中祸福、盈冲、刚柔、奇正、静躁、直枉、屈伸等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瓦莱里诗歌的形式美创造和哲学思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诗中表达的诗人与环境之间的“物我合一”,几近于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11]而他在《论达芬奇的方法论》中谈到,艺术家观照客体时,须消除偏执之我,达到“真我”、“纯我”的“无我”境界,这与庄子的“忘我”、“吾丧我”也是相通的。[12]

关键词:赵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