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方晓风 | 图案背后的文化逻辑

方晓风 | 图案背后的文化逻辑
2025-08-29 10:52:5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结语

中国传统图案并非简单的视觉符号,在装饰的表象下蕴含着复杂的文化体系。图案生成的本质在于可生长性,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包含了阴阳相生、气韵生动、层级互动的审美特征,并通过随物赋形的设计逻辑将装饰器物的“形”升华至文化的“象”,实现表意融合,最终达到器以载道。传统图案的创新转化揭示出,美并不是形式的强行赋予,而是对事物本真的诗意发现。在今天的设计语境中,重拾这一观念有助于破解当下图案设计与应用的乱象,实现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有机融合,让图案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官,更要从装饰性向精神性跃升,塑造中国图案独特的东方审美,在纹样嬗变中延续中华文明的价值,使之成为兼具形式美感与文化深度的民族艺术典范。

文/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郭希彦,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蓓,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来源:《装饰》2025年第7期

注释:

[1][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5,第52页。

[2][魏]王弼撰,楼宇烈校译:《周易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345页。

[3][清]恽寿平:《南田画跋》[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1,第6页。

[4]薛永武:《〈礼记·乐记〉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5]杨坚:《吕氏春秋·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6,第28页。

[6]雷圭元口述,杨成寅、林文霞记录整理:《雷圭元图案艺术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第165页。

[7]方晓风:《对偶与造园》[J],《装饰》,2021年第2期,第12—16页。

[8][宋]周敦颐:《周子通书》[M],上海:中华书局,1936,第2页。

[9][南朝]谢赫:《古画品录》[M],载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第1659页。

[10][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第513页。

[11]汪曾祺:《晚翠文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第23页。

[12]同[6],第50页。

[13]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0,第239页。

[14]同[6],第78页。

[15]同[2],第358页。

[16][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

2012,第366页。

[17][英]柯律格:《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M],黄小峰译,北京:三联书店,2019,第35页。

首页上一页...3456 6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方晓风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