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2025-09-19 16:51: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下山进入武林的经历,可以内化为“求道之路”,青冥宝剑不单单是李慕白的武器,还是世人追逐的名利的代言。李慕白曾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江湖卧虎藏龙,人心何尝不是。”与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强调的武侠人所追求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相似,他们都以修炼武功为路径,锤炼本心。影视作品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逐级融入到大众文化之中,观众也通过与影视作品的精神呼应,将其积极转化为内在主体意识的认同。

四、结语

影视作品的意义开放性,首先来源于创作者的选择,其次来源于观众的期待视野与影视作品的接受认同。想要利用影视艺术的手段的独特性,形塑大众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必定要不断融合媒介、历史、文化等多方因素,使观众在审美的氛围内,不自觉地完成视域的接受与融合。因此,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中对大众接受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直观地感受层,还要作用于思想、情感的深度意蕴层。通过影视作品的制作、营销及文化内涵等主要环节,施加多方面影响,在“载道”的同时,增强大众的接受程度,最终指向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与提升。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如何表现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如何有助于观众更好接受、传承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也是电影电视人的文化责任与义务。因此,无论是从影视作品本身的商品属性出发,还是从其艺术属性出发,我们都应该不断以自身优势,向全球人民讲好、做好、传承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文/宋法刚,来源:《齐鲁艺苑》2025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宋法刚教授(大).jpeg

宋法刚,1981年2月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受聘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等。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21世纪中国电影价值观研究”、山东社科规划“鲁剧与齐鲁文化互动性研究”“全媒体时代沂蒙精神故事编码研究”等科研项目,在《现代传播》《电影艺术》《中国图书评论》等C刊发表论文多篇,获第三届飞天奖电视剧论文评选评论类二等奖,主编《光影论语:教学研究卷》。

首页上一页...4567 7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宋法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