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2025-09-19 16:51: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张译在不同影视剧中饰演的警察形象,亦形成了一种文化标识性的存在。张译身上也同样因为近似影视形象的塑造,而出现这一共性,整理张译近些年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从《重生》里,劫后余生、不断克服失忆之痛、破获疑案悬案,最终揭开案件真相的秦驰,到《万里归途》中,配合国家、完成撤侨行动的外交官宗大伟。从《狂飙》中,不畏强权、不畏黑暗,始终坚守本心的安欣,到《三大队》里,千里追凶、数十年如一日,只为践行当年誓言的前刑侦队长程兵。张译塑造的这些警察角色,形象千差万别,但他们对善良底线的坚持、对光明与正义的守护以及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得其成为荧幕上优秀、典型的英雄代表。如果说吴京饰演的军人角色,代表的是一种爱国精神,那么,张译塑造的诸多警察形象凝聚起来的,则是强烈的“儒士精神”,是对国家的信念、对人民的守护、对善意的践行、对德行的追求。因此,对这一“定型化演员”的选择,不仅为影片定位受众人群,甚至可以通过明星效应,在粉丝追星的同时,完成其代表的文明精神的渗透与传播。

(二)上映定档日期选择

在一部电影上映前,把握市场动向、引导观众需求、排定后续档期、推动宣传造势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大部分电影,会根据自身内容的定位选择的不同,确定档期,对于主流电影而言,选档也是其将中华文明精神渗融到电影观众的方式之一。

2021年9月30日,即在国庆节前一天,《长津湖》于国内上映。除了考虑到国庆放假、观影人数上涨以外,意在同时完成电影与现实内外中国的互文联动,利用历史与现实的镜像对比,以爱国精神话语,对广大观众,进行二度询唤。在上映后的第一天,因为该片中的“吃冻土豆”情节,不少观众纷纷回家效仿实验,却始终难以下咽。也正是现实与过去的这一联动,使得幸福与苦难对比强烈,坚韧、拼搏与大无畏的精神,终于跨越时代而被今人感同身受。《红海行动》于大年初一贺岁档上映,其宣传海报标注的“蛟龙出海、大年初一、扬我国威”,便能让人感受到它的话语目的性。

除此以外,献礼片的出现,也在影片内容上强调主流意识的同时,亦在与重大时间节点联动,加强特殊日期、特殊节日的记忆之场的效力。它不断强化历史关键性历史的特殊性与严肃性,利用宣传载体丰富着象征符号的情感力量与仪式内涵。例如,《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选择在国庆节上映,其时间节点都蕴含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影片主题定位也同时契合相应时间节点的历史与政治意义。对观众而言,观看《我和我的祖国》,便不再是简单的观影活动,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交流、让精神同频共振的文化仪式。除此以外,通过这一观影行动,影片所倡导的中华文明精神理念,将通过具体事例包含的情感意蕴,融入到观众的生命体验之中,从而由某种“集体意识”,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

在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中,体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表现的方式也不止如此。从影视作品的广告植入、到热点话题推送,从后文化产品的开发,到电影形象授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媒介渠道,都可以作为载体,完成中华文明精神对大众的渗融,而越来越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也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文化心理反馈,为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

三、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剧文化中的存在与影响

关键词:宋法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