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宋法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影视艺术大众接受中的渗融
2025-09-19 16:51: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除了被影视化的象征体之外,影视作品中的构图、色彩等镜头语言设计,也在意图促进观众理解与吸收。它们结合绘画的艺术特征,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形成颇具东方美学韵味的表达。例如《卧虎藏龙》,李慕白与玉娇龙的打斗场面令人称绝,竹林的生机、柔韧成就了东方武侠的灵活飘逸,它以景物的实,成就了侠气的虚。《侠女》在描述少林大师出场的段落时,因为身份,带来正义性与救赎性,胡金铨导演特意利用太阳光线,在大师周围,制造金色光芒的环绕,不仅提升了画面美感,还增加了一种切实的威严。少林大师最后杀身成仁的处理,更让观众感受到了慈悲之心的共情。张艺谋的电影《影》,是对中华文化视觉形象的全方位呈现,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叙事设定,其都带有东方意蕴的浓厚。黑白的水墨色调,不仅别具色彩美感,更呼应了主题定位。子虞与“影子”的纠葛,权力所属者的更迭,如海报上的太极图,一般循环往复。

在影视作品的诸多表现手段中,更为直接的应用,是主题曲的濡染。主题曲常常表现影视作品的核心追求和价值表达,音乐的直接性与韵律性,使得情感积累更为迅速,其多方位作用于观众的情绪感受,因此,也成为影视作品中表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最直接手段。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是利用空间的不变,来表述时间的流逝,是中国人对昼夜、生死、得失等宇宙哲学观概念的深度思索。《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则体现着纪晓岚“天下为公、为民生谋福利”的决心与意志。

(二)中华文化精神标识的文化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做出了明确指示:“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对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及道德观的表达常被影视作品寄托在它的文化内涵中,视作引领思想进行表达。作为打动观众的最坚实的力量,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不应满足于观众的审美趣味、期待视野,更要从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精神塑造等方面,赢得观众的深层共鸣与认同。也正是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其是否引领观众的审美层次、满足其精神需求、提升其艺术修养,亦决定着最终能否恰如其分地阐释国家形象,彰显民族艺术底蕴与文化自信。

《琅琊榜》虽然是一部权谋复仇之作,但归根结底,是意图通过梅长苏的复仇故事,控诉封建王朝对民众的压迫。在权力中迷失自我的梁帝,试图将天下尽归己有,但却忘记了当年为民夺权的初心。梅长苏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的话语,质问皇帝作为权力掌控者的德行。《大宋少年志》描述的是在羸弱的宋朝,一群为国家奉献牺牲的密阁成员,涉险刺杀敌方首领的故事,身为名门子弟的王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此次计划,在父亲阻止其深入险境,并问其为什么时,他回答“总不能所有险阻艰难,都该命苦的去扛,不公平。”以民为贵、为政以德,常是影视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文化中的政治文化特色,对这一类精神标识的表达,是对“民本”思想的信奉与坚持。

《八角笼中》以一群身如野草的留守儿童为对象,讲述他们抗争命运的故事。虽然身处劣势——破碎的家庭、封闭的大山,但是他们依旧凭借自己的拳头和生命激情,拼搏出一种独属自己的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格斗少年们的顽强拼搏,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观众的自我能动意识,是对奋发顽强、自强不息的道德观的践行。

关键词:宋法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