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曾成钢·雕塑 | 抒情性的雕塑方式,让现代雕塑与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一种关联

曾成钢·雕塑 | 抒情性的雕塑方式,让现代雕塑与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一种关联
2025-01-23 14:22: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46×29×63cm

青铜

另一个大陆学者,美学家李泽厚也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他认为“情”的缺失,是现代中国,特别是文革之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学家李泽厚自从在80年代提出了“建立新感性”的观点后,一直没有停止对情感问题的思考。这些年他更是坚定地提出了“情本体”的概念:他认为,自己治学的最后信念是“情感”,同时,人生的意义也是情感,包括人与上帝的关系,根本上说,也不是认识关系,而是情感关系。所以,他的学说到情感本体而告终。[4]李泽厚作为对中国现代思想史有着深入研究的一代大家,他晚年对情感如此强调,应该不是无的放矢吧!

《中华家园·纳西族》

44×25×67cm

青铜

二十世纪的大文豪沈从文,在1949年之后,竟然放弃了文学创作,转而研究古代文物。尽管这种研究也很重要,但这毕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沈从文在二十世纪文坛是一个另类,他从文坛出走这件事,与他对“情感论”的坚持而不可得有着极大的关系。尽管离开文坛多年,在他的书信中,在他没有发表的文稿里,情感问题一直是他念兹在兹的问题。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是真正领悟了“缘情”真谛的:“浓厚的感情,安排的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的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5]可见在沈从文心目中,抒情性不是外来的东西,而是和民族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的。

《骠骑将军霍去病》

300×135×340cm

青铜

在中国现代雕塑中,将抒情性和写实性并置起来的意义何在?

如果说,在中国现代雕塑的语境里,写实性代表了一种能够“为世所用”的事功精神,一种冷静客观的工具理性,一种求真求实的科学主义的态度,那么,它的确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主导面向。无论从思想启蒙的意义上,还是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它都是二十世纪动员民众,传播思想,普及文化的一种有力方式。二十世纪中国雕塑的发展,无论是二、三十年代西式雕塑的启蒙,还是四十年代之后红色雕塑的兴起,都已经证明了写实性雕塑的力量。

精灵系列·破晓》

关键词:曾成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