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曾成钢·雕塑 | 抒情性的雕塑方式,让现代雕塑与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一种关联

曾成钢·雕塑 | 抒情性的雕塑方式,让现代雕塑与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一种关联
2025-01-23 14:22: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80×120×70cm

青铜

第二类,数量不多,属于生活比较常见的对象,如《渔妇》、“莲系列”等。《渔妇》是早期作品,他同样没有对它进行古典写实的塑造,而是着重突出进行它的对称性和体量感的处理。但它在强调雕塑结构的对称时,又表现出了一种空间形体的不经意的非对称感。“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味深长的艺术题材,对这样一个常见的对象,曾成钢刻意将它强调、夸张,让它产生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他出人意料地选用了现代的不锈钢材料,而不是选用在质感上、色彩上与其更为相似的青铜材料,从而形成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对比;他选择了苍劲、枯老的莲,而不是成熟状态的莲;他选择了巨大的尺度,让人产生视觉上的震撼感。这一切都说明,他即使面对生活中常见的对象,也要让它非同一般。或许,他在做雕塑的时候,永远都在做着浪漫主义的梦,想着如何奇诡、惊异、与众不同。

《渔妇》

60×45×30cm

青铜

第三类,数量不多的主题性创作,它们是《鉴湖三杰》和《彝海结盟》,一个是七届美展的金奖作品,一个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规定内容,一个是《中国远古神话》巨型浮雕。还有一件作品《大觉者》稍显特殊,严格地说,它属于个人创作,但就内容而言,属于重大题材。这几件作品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特点:作者即使在从事这些具有重大社会、历史意义题材创作的时候,也始终都把情感的呈现放在突出地位。即使这些作品的社会性、指向性很强,但曾成钢的出发点和初衷也不会从宣教的目的出发,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首先是在内心体会到了对象中所蕴含的那种情绪和精神与个人内心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应和契合,然后才通过适当的造型把它们塑造出来。所以,他无论创作什么类型的作品,个人情感上的认同始终占据着首要位置。

640.png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350×1400×40cm

青铜

2002

温州博物馆

《鉴湖三杰》是在他的作品中最有肃穆感的作品,造型简洁庄严。然而,我们从人物对称、沉稳的姿态中,仍然能感到一种内敛的张力,一种随时可以爆发的力量。曾成钢在谈到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的时候,谈到了这三人吸引他的几个方面:一是三人的爱国主义无畏的气节,为理想视死如归;二是三人的崇高品德,与黑暗势力敢于斗争;三是三人的个人生涯充满神奇色彩;四是三人的形象气质和性格特征。[7]从曾成钢的上述论述可以看到,无论是何种题材,何种人物,它们只有在吸引了作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关联,为作者所喜爱,才能真正成为创作对象,也就是说,曾成钢创作的选择性极强,之所以选择“鉴湖三杰”,其实也就是在选择他心目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传奇色彩和牺牲精神。

《鉴湖三杰》

关键词:曾成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