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当代篆刻学学科发展、教学与艺术创作畅谈——“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研讨会回顾

当代篆刻学学科发展、教学与艺术创作畅谈——“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研讨会回顾
2025-03-22 16:36:1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印社共同主办的展览,是为了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篆刻艺术水平,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现新时代的文化特色而举办的展览。

展览于2025年1月21日下午在南京玄武艺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示了师生创作的187件篆刻及书法精品,主题多元且内涵丰富。其中,“运河印迹”主题篆刻聚焦大运河文化,“江山多娇”主题创作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另有骆芃芃老师学生的印屏与书法作品若干件,展示了近年来骆芃芃师生们的艺术追求和探索。

以下为骆芃芃在“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新年初始,金石为开!

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而又久远的历史,使南京的文化氛围更加沉稳和浓厚。不管是“⻁踞⻰盘”还是“风花雪夜”,南京都是中国古都最著名的标签之一。

俗语说得好,江南人最会写字刻印。在这里曾经成就过像王羲之、颜真卿一样的书法大家。所以,我们来到金陵城将我们的习作展示给大家,一起来接受大家的检验,向江苏的书法篆刻家们请教和学习!在此,我谨代表我本人和我的学生们向江苏书协和南京印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向江苏的书法篆刻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金石为开”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自2016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已经过去了9年。“金石为开”展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大的学术背景下以及关怀和支持下所产生的一个自发性的展览。因为是自发性的,所以在这里更自由、更平等、更开放,这里没有硬性的规定,有的只是学生们学级;有的只是师生们满腔的热忱;有的只是师生们深厚的情谊;有的只是师生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展览,创作水平逐年提高的喜悦和共勉!

九年来,我们在山东、吉林、西安、北京、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留下了许多师⽣们作品的印迹,这期间我们还分别组织了赴英国和赴日本的研学活动。

我们的同学在这九年当中进步了,成长了,成熟了,其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他们有的做了专业院校的负责人,有的加入了西泠印社、中国书协,有的评上了高级职称,有的多次参加国家级的重大展事并获奖,有的成为了知名的篆刻理论家、篆刻家、教授、研究员等。这些学员带着他们优异的成绩走向社会,发挥着他们的“术业专攻”,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着他们的力量,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许这就是我们举办教学展的夙愿,这就是我们常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我们的教学理念所取得的成果吧。那么,我们连年举办这种师生展的用意在哪里呢?

一是教学相长。这些年我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我,应该是所有教过这些学生的老师,都在教学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如我常常向学生们说的:“谢谢我的学生们!正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我才会更加努力,我才会一步也不敢放松!你们就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是促进学生们相互的比、学、赶、帮、超!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的展览,不断对比自己和他人,不断发现兄弟姐妹们的进步,从而也在不断地发现着自己的弱点,会急起直追。

三是在一次次的展览举办中,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感受到当下艺术的思潮和时弊,发现问题,与时俱进。

四是推进和健全篆刻艺术教育以及篆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五是加强传承的力度。将多年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以常年举办展览的方式传承下去。

我常常想,身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学生成材才是硬道理。身为老师,不能只顾成就自己,还要成就学生。这样,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人类才会不断地优化,时代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用艺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努力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我们的艺术表达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师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祝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开幕式结束后,部分与会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的研究员、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南京地区书法篆刻家参加了“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研讨会。研讨会就“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篆刻艺术展览在当代社会的应用”“篆刻艺术学科建设与学科设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研讨会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孟德乡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立山博士主持。

参与研讨的嘉宾、学者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骆芃芃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至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顾问苏金海先生。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林尔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镇江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阚爱萍女士。北京大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萌先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印社秘书长荀海先生。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理事长赵军先生。灵宝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昌先生。江苏省青年职业篆刻家魏桐胜先生。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副研究员徐华瑞先生以及骆芃芃老师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代表,他们是:曲学朋、李立山、王盛贞、房钢、鹿秋珺、高玥、董子涵、倪清、徐洪涛、徐鹏、余姝媛、王培博、杨雪、刘家汇、王润泽、薛钦文、曹铭晖、秦冲德、陈家毅、李研沣、莫大力、赫子庄、王宇捷、邓畅、秦鹏、徐静蕾等。



研讨会现场

1234...全文 14 下一页
关键词:骆芃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