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篆刻收藏的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传拓人。我从这两方面谈谈我的感受。印屏里边款的拓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要想拓出水平,拓出高度,一定要下很深的功夫,一定要引起大家重视。另外,我自己搞收藏,尤其是印章收藏方面,我的收藏标准有一条,就是作者的篆书风格和篆刻风格的关联度。比如,我看这个人的篆刻结体和这个人书法的结体是否相关。这是我的一个思路。
灵宝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昌发言(摘录)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在骆老师的带领下,规模逐渐壮大。骆老师也培养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今天聚集在南京,非常热闹。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已经开始做薪火相传的事情了。文化传播,就是要薪火相传。我想这些学生,尤其是在院校工作的学生的传播力度可能会更广。我也希望在文化传播方面为大家做更多的服务。
江苏省青年职业篆刻家魏桐胜发言(摘录)
我也是骆老师的学生。看了这么多作品,发现年轻人的思想非常活跃。而且骆老师教学水平高,也给了我很大震撼。同时这次展览也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副研究员徐华瑞发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