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关注篆刻艺术的发展。看了这个展览,我仿佛又回到了求学期间,老师作品与同学作品以这样的形式集中呈现,十分亲切和感动。同时也非常震撼。展览中的作品在风格面貌上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但整体把握,又有显著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每个作品都反映出作者们经过了系统完备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展览可以说个性突出,共性显著,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由衷地向骆老师的辛勤付出致敬。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交流部副主任、骆芃芃老师2010级硕士生曲学朋发言(摘录)
我想谈一谈对骆老师教学方法的理解。中国艺术研究院只是研究生培养层次的一个单位。当大家已经有了本科的专业基础,再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骆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我喜欢黄牧甫风格,她说,你不能一味学习黄牧甫,你要看看他那个时代的人怎么学习他的,你才能有启发。当我看了邓尔雅的作品之后,思路果然更开阔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篆刻艺术家,骆芃芃老师入室弟子王盛贞发言(摘录)
我是骆老师的入门弟子,一直追随骆老师学习。师生展从第一届到现在,我都是参与者和见证人,历历在目,感受很深。师生展的地点也选在国内和国外的各大城市,在篆刻国际传播方面,骆老师做了很多工作。
骆芃芃老师2015级硕士研究生鹿秋珺发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