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画框从墙上取下,这条线已经变成了片段,把带有不同线条片段的画布悬置于空间当中,让这条线继续被碎片化处理。它们以不同角度漂浮悬挂着,有的还置于玻璃瓶和水泥地之间,但凡轻轻一碰,玻璃瓶就会滚落或破碎,就像个体生命生活在当下那种无法把握的脆弱感和失控感。
我将这种状态形容为一个手雷突然爆炸之后,各种东西“悬停”在空间中的瞬间定格,但其实一切都是不稳定的。所以这七天的工作每一天都特别重要,它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让这七天浓缩成爆炸的瞬间停留在这里。
谭平在K空间实验项目“无意义的悬置”工作现场
谭平在K空间实验项目“无意义的悬置”工作现场
问:为什么将这次现场创作限定为7天?
谭平:7天是有象征性的,但是观众会产生疑惑,难道艺术家要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吗?对我来讲,阐释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只是借用了这样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关于这个项目本身,首先我考虑的是需要几天完成,盘算了一下,大约需要5天左右,加上前期准备共7天。我希望有更多不同领域的朋友、学生来到现场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7天还有一个重要意涵,就是时间。我经常说时间是我的创作方法,也是我创作所使用的媒介。画一张素描,用2分钟;刻一根线,用6个小时;每覆盖一层画面,用10分钟……我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规则的限定,希望这个限定能够产生令我惊喜的偶然性。这次的创作有些不同,时间长了些,有7天。要把7天时间分成无数个切片,一直在建构和摧毁的过程中转换,也将这个过程呈现给观众。经过7天,我最终展示出来的是一个过程性的废墟和一堆漂浮不定的碎片。
实验项目“无意义的悬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