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多维视野交锋 | “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实录

多维视野交锋 | “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实录
2025-07-04 13:55: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为一名专攻古典哲学的学者,李为学希望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一种最具历史深度的阐释。他认为,在张杰及其同代川美艺术家的作品中可感知的、那种显著的“焦虑感”和“焦灼感”,其根源并非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文明危机:中国传统世界观,特别是其统一的时空观念的崩塌,及其被一种西方的、科学主义的模型所取代的过程。之前讨论中谈到的“张杰灰”色调正是川美“不遮掩”现实困境这一优秀传统的体现,但其背后暗含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即“古典时空观崩塌”。面对这一根本性问题,其解决之道无法仅靠理论完成,必须在“审美形态”的层面上被探寻和实现。张杰所描绘的,已远不止一座具体的城市,而是在与现代性本身的审美后果进行搏斗。张杰对于一种连贯的艺术形式的探寻,也因此成为了一场更宏大的文化探寻的一部分——即为一个失落了中心的世界,寻找一种新的、连贯的世界观。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837.jpg

熊洁(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

熊洁的发言为研讨会作综合结论,她融合德波、齐美尔的社会批判理论与建筑史视角,指出张杰作品既解剖现代城市化非人化倾向,又孕育人文主义未来愿景,最终援引哈贝马斯思想提出以“交往”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建设路径。张杰作品提供“城乡”视角,呼应研究中国需关注内陆城市化。结合齐美尔理论,其画作传达的感受与都市“神经刺激强化”相关,致精神麻木;依德波理论,重庆“网红城市”景观化图像中,原真性等正消失。张杰作品存在核心矛盾:宏大景观中人的被忽视与特写个体形成“抵抗”,凸显人文温度。批判重庆公租房项目延续缺乏人性化的现代主义规划。以哈贝马斯理论为基,她指现代城市问题源于“工具理性”殖民“生活世界”,解决方案是促进科学、道德、艺术领域开放平等交往,平衡现代性。今天的这场跨界对话,本身就是一次哈贝马斯意义上的“交往实践”,它示范了艺术、规划、哲学等领域如何通过对话,共同去完成现代性这一未竟的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840.jpg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856.jpg

展览现场

关键词:张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