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多维视野交锋 | “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实录

多维视野交锋 | “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实录
2025-07-04 13:55: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吴永强谈到,张杰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切入点,去探讨艺术如何感知并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张杰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普通民众生活与命运的深切关切,尤其聚焦于一种“底层叙事”。他的绘画敏锐地捕捉并反思了城市景观的剧烈变迁,对城市化本身提出了反思。张杰以重庆为样本,探讨了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碰撞与离合。这一切深刻的社会性思考,都是通过极具个人特质的艺术语言来完成的。吴永强总结到,张杰是以一种诗意而有力的方式,切入了现实的深处,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珍贵的视觉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643.png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于洋认为,张杰近十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创作,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探索的深化,也为我们思考当代艺术如何表现城市这一核心命题,提供了极富价值的个案与深刻的启示。当代绘画中表现城市所面临的根本性难题在于过于,我们对其熟悉而难以表现。于洋从“城市与人的关系”“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肌理与绘画性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张杰的艺术实践进行了深刻解读。他强调,正如策展人韩晶在前言中引用的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张杰的艺术,正是立足于现实之“景”,通过充满绘画性的语言,注入了深切的“人”的关怀与反思。张杰的创作建构性地延续了川美艺术书写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优秀传统。面对钢筋水泥的森林,他成功地赋予了这些冰冷景观以抒情的、感性的温度,这在当代艺术中尤为难得。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647.png

杨卫(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大学教授)

杨卫强调,在分析张杰教授的艺术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语言的层面,而应将其置于一个由城市、学院和个人精神世界构成的三重语境中进行考察。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格,为在地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川美注重“回看”的艺术血脉和历史传统恰恰与重庆这座城市予人深沉的历史感相契合;张杰独特的“形而上的凝视”和人文主义的视野,也是其作品最能触动人心之处。这种绘画语言实现了“古代地图与现代写生的融合”“平面性与立体感的交织”“写意性与写实性的叠加”三个层面的融合与交织,塑造了其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与深度,也标志着张杰艺术探索的逻辑递进——从对城市的人文关怀,升华到了艺术语言的高度提炼。其作品在二维平面上所创造出的那种独特的、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深刻质感,或可称之为“浮雕绘画”。

微信图片_20250704095651.png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关键词:张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