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李丽娜丨“国潮”舞蹈现象中的“破”与“立”

李丽娜丨“国潮”舞蹈现象中的“破”与“立”
2025-07-28 11:40: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摘要:“国潮”热现象是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折射,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本文以“国潮”舞蹈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其呈现出的新气象新态势,分析梳理“国潮”舞蹈现象反映出的舞蹈理论“破”与“立”的诸多关系及表现,以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新时代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国潮”、舞蹈、传统文化、舞蹈创作、“破”与“立”、舞蹈发展趋势

赓续于华夏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培根铸魂的根本。曾几何时,“传统”已化身为一种“国潮”符号,国潮服饰、国潮设计、国潮音乐、国潮舞蹈……以国风、国潮命名的各种文化品牌应时而生。“国潮”并非是对“传统”一成不变的继承,而是将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下与现代元素进行“破圈、融合、发展、再创”后的新生产物。国乐、国艺、国学等“国”字号一时风云四起,成为国人表达民族情怀和文化态度的新方式,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国民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更是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转型后的文化创新之举。“国潮”舞蹈现象正是暗合了这一文化发展趋势,将“中国风”与“时代潮流”融入舞蹈创作,在葆有传统舞蹈根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意蕴和审美趋势,将悠久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至真、至善、至美的转化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舞蹈人乃至大众的民族文化情怀和精神世界。

一、“破”传统之局:打破舞蹈创作的藩篱

“破”与“立”自古以来辩证而生,有破即有立。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绵延数千年而未曾断裂的伟大文明,即源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柔韧性。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以及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中华文明保持主体文化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文化格局的“破”与“立”,勇于打破原有之局,持续对其他文化进行容纳与消融,是中华文明既古老又年轻的核心密码。舞蹈创作正是遵循了这一内在规律,以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根基,不断吸收演变、融合创新。早在我国古代,《扶来》《扶犁》《葛天氏之乐》《阴康氏之乐》为舞蹈开启了最初的创作之门,自周代起创立的“制礼作乐”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承与发展的篇章。汉代“以舞相属”的交流形式拓展了乐舞发展的界面,“百戏”更是将音乐、舞蹈、杂技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古朴与浪漫、厚重与轻盈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唐代则以开放的气度和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剑器舞》《霓裳羽衣舞》《柘枝舞》奠定了千年古韵之风。宋代“社火”将雅乐与俗乐进行了融合,拓展了乐舞艺术的发展维度。中国舞蹈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涵濡下,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力、融摄力和创新力一路走来,直至今日仍旧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打破固有编创范畴、审美范畴、接受范畴的局限,力图建立新的格局。

(一)“破”舞蹈“小众场”格局

1234...全文 8 下一页
关键词:李丽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