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李丽娜丨“国潮”舞蹈现象中的“破”与“立”

李丽娜丨“国潮”舞蹈现象中的“破”与“立”
2025-07-28 11:40: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极目当代中国文艺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回归热潮,无论从创作数量、品质、内容与形式,还是创新融合高度及“圈粉”数量来看,名列榜首的当数舞蹈,诸多精品舞剧和“爆款”作品交替冲击着观众的视野。

当下,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最好时期,集综合性于一体的舞蹈艺术迎来高光时刻,广阔的历史跨度和广泛的题材选择,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极大丰富了舞台演出市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舞蹈创作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于历史人物及经典事件,涉猎广泛。从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孔子》到南北朝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从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到还原宋代美学的《只此青绿》,以舞蹈独有的审美与方式,翻阅历史、描绘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还有倡导生态平衡的纯美舞剧《朱鹮》,将舞台的唯美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警示人类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性。别开生面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使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悠久文化因子通过舞蹈的形式再现于舞台。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通过舞蹈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声、光、电、舞美等高科技的融入,颠覆了“舞蹈拙于叙事”的论断,整场剧在复杂、交错的剧情中展开,既全方位诠释了“剧”,又深层次渲染了“情”。“电波永不消逝,爱与信念永存。”舞台上响彻天际的爱国情怀与观众同频共振,成功“圈粉”无数,四百余场的国内巡演一票难求。这些史无前例的现象说明舞蹈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大众走来,打破了以往“看不懂舞台上在跳什么”的僵局,和“只有业内人士关注、孤芳自赏”的“小众场”格局。

13.jpg

舞剧《五星出东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舞蹈艺术以精品力作服务人民大众,以舞蹈的艺术形式引领时代精神风貌。如今,走进剧场观看舞剧已逐渐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舞剧中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在掀起国风舞蹈热潮的基础上,打破原有舞蹈仅有少数人群参与的“小众场”局面,逐渐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舞蹈艺术新生态。

(二)“破”创作模式之旧局

舞蹈《唐宫夜宴》中憨态可掬、圆润可爱的唐俑小姐姐于河南卫视春晚节目火热“出圈”,开启了现代科技焕活传统文化的新路径。随后,河南卫视又联合北京舞蹈学院、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等各媒体相继推出了“中国节日”系列和舞蹈综艺《舞千年》,精妙绝伦的舞蹈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带领大众以观剧的形式踏着舞蹈的旋律走进历史,“复原”历史。传统节日奇妙游为生活增添了浓浓的仪式感,使观众在舞蹈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民风、民乐、民情,以及不同朝代遗留下来的舞形、舞态、曲调、词牌。当代舞蹈创作正是紧紧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观众的审美标准与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在现代科技、融媒体、流媒体的介入下,使舞蹈打破原有创作模式,拓展了演出形式和场域的维度,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传统文化融入多媒体时代的审美元素和科技手段,每个作品都爆出了不同凡响的亮点,呈现出令人惊呼赞叹的美感。创作不仅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并且对表演场域进行了颠覆,由传统的剧场舞台转场至田间乡野、溪边、庭院……甚至水下!清明奇妙游之《陇上踏歌行》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劳作景象,田间清新明快的舞步,跳出了心中的田园春色;七夕奇妙游之《龙门金刚》在龙门石窟实景前,通过三维建模、电脑染色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在虚实结合中复原千年前的石刻艺术,使婀娜柔美的“伎乐天”和孔武有力的“龙门金刚”形成对比,彰显了深厚的文化魅力;《洛神水赋》的“爆点”则是将舞台挪移至水下,洛神降临时在水中裙带飞舞、衣袂飘飘的场景,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唯美形象、“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轻盈曼妙姿态,以及“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的超然意境惟妙惟肖地呈现于众。

关键词:李丽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