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隋建国近年创作的三个现象学时刻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隋建国近年创作的三个现象学时刻
2025-08-19 17:26: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因此,《不可见之物》作为一件将雕塑的本体问题最终引向了时间和生命的作品,它与隋建国近年创作的交汇也是早早就“有迹可循”的,由此构成了对“雕塑虚空”这一看似主要是涉及了空间问题的雕塑难题的另一重更深入的思考:存在的虚空何以也是一种时间?如何能直接地实现一种“发生”意义上的雕塑?雕塑者如果以其手中的“不可见之物”而与世界“打交道”,这一不可见之物是否可以被视为其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原型”?就此,艺术家自身生命经验的积累和对存在的切身体悟或许会逐渐构成让这些问题以雕塑的形式——或可见的,或不可见的——来显现的可能,正如《不可见之物》的人物双手中所抱持的那个虚空那样——存在总是以其假借物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暂时的假借之所以成立,也恰恰是因为生命存在本身是一种绵延和流动。

隋建国,《衣纹研究-右手》

玻璃钢涂漆,700 x 250 x 250cm, 2003年

隋建国,《衣钵(第5稿)》

铸铜,高120厘米,1997年

小结

这样三个与现象学哲学相交的时刻,并不是对艺术家近十几年创作的总体时刻的切片或是提取,它们之所以在此处被特别地标记出来,是因为它们构成了隋建国自身绵延不断的创作时间中的一种“绽出”,从而打开了与其他历史时刻相互交织、并产生新的链接的可能。而创作之时间的真正神秘之处,恰在于这些真实的“交织”时刻的不可预见性,它们是基于每个艺术家自身独特的生命经验而生发、并在时间中慢慢展开的。就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不可见之物》,并非是能代表贾科梅蒂后来高度成熟的创作体系的一件作品,但它却穿越了艺术史客观时间的屏障,最终“来到”隋建国面前,成为他与贾科梅蒂无数次“对话”中最具体、也是最能产生内在共振的一个时刻。这种深层的连接,类似于穿越时间的虫洞,由艺术家们自发构成和形成对话的“艺术史”,是以这种星云般的尺度和深度为基础展开的,艺术家们则依据自己真实的生命创作经验来寻找能连接这些时刻的路径。

在被隋建国称作是“进入艺术之门”的初期创作阶段(1989-1996),他做了很多“打石头”的石雕作品,这些作品并非基于任何观念,而是近乎本能地生发于艺术家对时间、肉身、能量等等的生命体验之中。艺术家自己后来意识到,这些创作中包含了一些相当模糊和隐晦的东西:“……这种来自肉身的东西,它不是表面的思想或意识,而是更深入过滤、更深刻折射之后的甚至难以把握的情感,……所有这些内含情感的东西在这些作品里是去不掉的”[54]。时至今日,这些东西仍然没有被去掉,对隋建国来说,它们意味着某种创作生命的原型,而这一原型将在未来召唤并创造出自己的“时刻”,诚如梅洛-庞蒂在《眼与心》的结尾所说的,“世间的第一幅画其实就已经走向未来的深处。…… 如果这些创作不是既定习得的东西,那它们并不会像所有一般的事物那样悄悄地消逝,而是意味着在它们的前头,还有几乎无尽的未来生命”[55]

文/贺婧,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来源:《美术研究》2025年第3期)

脚注:

1.隋建国手记《抓住虚空》。

2.这一概念来自于隋建国于2008年4月在798卓越空间所做的展览“公共化的个人痕迹——隋建国作品展”,策展人刘鼎。

3.《跬步与徘徊:隋建国1997-2024》展览手册:5.

4.隋建国手记《抓住虚空》。

5.《“道成肉身——艺术的对话者”专题论坛现场录音文字稿》,展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开幕论坛,路易威登北京文化艺术空间,由曹丹主持,对谈嘉宾隋建国、贺婧,2021年7月。

6.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247.

7. MERLEAU-PONTY M. Le visible et l’invisible [M]. Paris : Gallimard, 1964.

8. MERLEAU-PONTY M. L’œil et l’Esprit [M]. Paris: Gallimard, 1964 :32

9.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319.

10.Ibid.

11. SATRE J-P. La recherche de l’absolu. // Situations, III : Lendemains de guerre[M]. Paris : Gallimard, 1949 :298-299.

12.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60.

13.隋建国发言讲稿《距离、空间与虚空——贾科梅蒂作品的视觉表达》,“春阳台”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zpCqANq0HWIqWtIyWFtymw

14.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245.

15.隋建国手记《抓住虚空》。

16. 此处的法文原句是:“La sculpture reposait sur le vide”。这里的“reposer sur”意指基于、取决于,这句话可直译为“雕塑基于虚空”,而根据上下文,此处确切所指的其实是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雕塑”概念、雕塑的本体意义的论断,其中暗含了一层更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故笔者认为,译成“雕塑之道在于虚空”更为准确,也能涵盖原文中的抽象性意涵。

17. 这段话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玛丽亚·露丝。在1952年1月的《20世纪报》上,露丝在名为《空间新概念》的专题中与多位艺术家做了关于空间问题的访谈,而其中,贾科梅蒂是唯一一位用一篇颇具诗歌形式的文章来回应她的艺术家。露丝的原文出自:XXe Siècle, janvier 1952 :71-72。参见: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109.

18.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72.

19. ST.AUBERT E.存在与肉的共同深度——根据未刊稿重读梅洛-庞蒂//理解梅洛-庞蒂:梅洛-庞蒂在当代[M].杜小真,刘哲,主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62.

20. MERLEAU-PONTY M. Le visible et l’invisible [M]. Paris : Gallimard, 1964.

21.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260.

22. SATRE J-P. La recherche de l’absolu. // Situations, III : Lendemains de guerre[M]. Paris : Gallimard, 1949 :301. 

23.Ibid.,295.

24.凯瑟琳·格雷尼尔.《行走的人:贾科梅蒂传》.寇媛媛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188。

25. GIACOMETTI A. Écrits : Articles, notes et entretiens [M]. Paris : Hermann, 2008 :109.

26.Ibid.,319-320.

27.Ibid.,178

28. MERLEAU-PONTY M. L’œil et l’Esprit [M]. Paris: Gallimard, 1964 :69.

29.Ibid.,70-71.

30.《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191.

31.Ibid.,190.

32.《“道成肉身——艺术的对话者”专题论坛现场录音文字稿》,展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开幕论坛,路易威登北京文化艺术空间,由曹丹主持,对谈嘉宾隋建国、贺婧,2021年7月。

33. MERLEAU-PONTY M. Le visible et l’invisible [M]. Paris : Gallimard, 1964.

34.《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186

35.Ibid.,249

36. MERLEAU-PONTY M. Le visible et l’invisible [M]. Paris : Gallimard, 1964 :182.

37.隋建国,《绝对在场》。

38. Alberto Giacometti : La réel merveilleux. Paris : Éditions Skira/Fondation Giacometti, 2021 :66.

39.Ibid.

40. DIDI-HUBERMAN G. Le Cube et le visage : Autour d’une sculpture d’Alberto Giacometti. Paris :Macula, 1993 : 101.

41. BONNEFOY Y. Alberto Giacometti, A Biography of his work. Translated by Jean Stewart. Paris: Flammarion, 1991: 234.

42. Giacometti: Critical Essays, edited by Peter Read and Julia Kelly,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16:6.

43. 此处,“mains tenant”(手持)这个两个法语词被合并成为另一个法语词“maintenant”(现在,此刻),于是,“Mains tenant le vide”(手持虚空)就变成了“Maintenant, le vide”(当下,即虚空)。参加:DIDI-HUBERMAN G. Le Cube et le visage : Autour d’une sculpture d’Alberto Giacometti. Paris :Macula, 1993 : 101.

44.在1935年与超现实主义团体决裂之后,贾科梅蒂仍然答应了布列东,在其所组织的1928年的国际超现实主义大战中展出这件作品,只不过他坚持要以“前超现实主义雕塑家”的名义参展。可见,回归写生之后的贾科梅蒂,也并没有完全地否认自己在超现实主义时期所创作的这件作品。参见:《凯瑟琳·格雷尼尔.《行走的人:贾科梅蒂传》.寇媛媛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142-143.

45. MERLEAU-PONTY M. L’œil et l’Esprit [M]. Paris: Gallimard, 1964 :78-79

46.Ibid.

47.隋建国,《抓住虚空》。

48.隋建国自己将这件作品定义为“我人生中第一件基于时间过程的作品”。参见:《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121.

49.该作品始于2006年12月25日,艺术家开始用一根细钢丝每日在喷漆中蘸取,随着时间的延续,油漆球不断变大、变形,命名为《时间的形状》。

50.该作品是上海新浦江城公共艺术计划的组成部分,艺术家逐年在该现场立起一根方柱,这些方柱对应分布在整个新浦江城区的规划系统中,并与后者的规划方位偏离17.5度;艺术家早在80年代末的作品《碑林》的构思,是这件作品的前身。

51.《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139,152.

52.隋建国自己很明确地记录道,从可见性和不可见性的转换这一层面上,类似于《无题·笼中岩石》(1990)这样非常早期放入作品(它们后来发展为《地罣》、《封闭的记忆》等),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作品的种子作品”。参见:《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203.

53.《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123.

54.《隋建国:写空》,尹吉男主编,花城出版社,2024:92.

55. MERLEAU-PONTY M. L’œil et l’Esprit [M]. Paris: Gallimard, 1964 :92-93.

艺术家简介

隋建国·雕塑 | 闭上眼睛捏一团泥巴,然后放大20倍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关键词:隋建国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