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丁乙而言,云南的创作始于一场“陌生的相遇”。中国56个民族中25个聚集于此,多元文化的线索曾让他一度困惑:如何在纷繁的民族符号中找到能与自身抽象语言对话的支点?
最初的探索如同在迷雾中穿行,他翻阅史料、走访学者,直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轮廓逐渐清晰。
“我希望它能够给我某种精神上的力量,或者是我创作中的某种指引。”这种仰视姿态与历史上西方探险家形成鲜明对比。19世纪末来到中国的探险家既是发现者、传播者,也是掠夺者,将数以万计的纳西经卷带回西方。
而丁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深入了解纳西文化时,他特别注重与传统学者的交流,避免违反文化原有的规制。“最不能够违反的是传统的某种规制。你如果去破坏这样的规制,你的角度就会有问题。”
《神路图》是纳西族的“生命史诗”,10米以上的长卷以四章叙事,从翻越九座黑山、九条黑河的试炼,到洗清罪孽的鬼域,再到回归祖先居所的神界,每一笔都承载着一个民族对生命归宿的理解。
生死观成为了丁乙终极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东巴文化为他提供了全新的表述方式。
《十示2024-24》2024